明代之前的武当山是什么样子

明代之前的武当山是什么样子
2024-12-15 12:49: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太和“一词出自《易.乾》:“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武当山生成极早,即《道经》所谓“自有太极,便生是山”。因该山禀太和之元气,故名太和山。另一说是指太和之精气是阴阳交会,动和之元气,天地赖之以生,人性因之而成,故学道之人都在此山修炼。陶弘景《玉匮记》载“太和山形,南北长,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多。”鲍圣的《南雍州记》说:武当山“学道者常以为计,相继不绝。”
  《太和山志》载:东周时,尹喜在涵谷关迎老子《道德经》后“托疾不仕”,来武当山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之下;汉时,大将军戴孟借替圣上采药之机,隐于武当山落帽峰,马明生在武当山石室炼丹合药,阴长生在武当山五龙宫隐仙岩的炼丹炉至今犹在;东晋名人谢允,华阳令徐子平,梁益州刺史刘亮,萧齐时、刘虬等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纷纷来武当山修道。唐时,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九个福地。著名道士孙思邈、吕洞宾等相继来武当山修道。
  宋代,武当山道教得到皇室推崇,著名道士陈抟、邓若拙、谢天地、孙元政、邓安造、曹妙观等使武当山道教得到新的发展。元代朝廷崇奉真武,元仁宋与真武圣诞同时,每逢生日,必当大规模朝敬,武当道教因此大兴。著名道士汪贞常、张道贵、叶云菜、鲁大宥、张守清借机发展武当道教,使之成为“神仙炼性修心之所、国家祈福之庭,”与道教正一派祖庭龙虎山齐名而立。

回答2:

问这个问题太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