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D D B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B A D B C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60分。
21.(1)分封制和郡县制。(2分)
趋势: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分)
(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分)
结果:郡国并行制实施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1分)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我国省制的开端。(1分)
(3)影响: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保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2分)(任两点得满分)
22.(1)“西学”:西方的先进科技。(1分)
理解: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辅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1分)
(2)不同:洋务派主张单纯学习西方科技;(1分)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1分)
相似:都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失败告终。(1分)
(3)如何摆脱:科学和人权并重;(1分)
特点: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1分)
(4)学习西方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由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2分)
23.(1)基本特征: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1分)
列宁实践: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分)
(2)分歧:布哈林认为个体农业还有潜力,要发展个体农业;国民经济均衡发展。(2分)斯大林主张农业集体化,变私人所有为集体所有;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道路: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1分)
(3)毛泽东主张农轻重协调发展,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出现偏差,发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2分)邓小平主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实践上,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曲折发展过程;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注重继承和创新;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分)(任两点得满分)
24.(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1分);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1分);思想上,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1分)。科技上,近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等)(1分)。
(2)具体表现:①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分)②国际贸易方面,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1分)③科技方面,美国依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地位,加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分)
(3)“群雄竟起”表现: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和第三世界的崛起。(1分)实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分)
25.(1)梭伦:崇尚中庸,不偏不倚。(1分)
目的: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1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1分)
目的:废除奴隶制,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1分)
(2)影响: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2分)商鞅变法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础,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促使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2分)
认识: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不能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和艰难;改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2分)(答两点即可)
26.(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1分)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3分)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的优势。(2分)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2分)
(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认识有所深化;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