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因素来看,分为两部分,一是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家原材料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原油,从98年底最低时的10.3美元一桶,涨到现在90美元左右一桶,涨了8倍,并且创历史最高,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原油产品的上涨,包括汽车的汽油、柴油,还有石油的化工品,如化肥、塑料等。(很显然,化肥上涨,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油价的提升,会直接导致电价、运费的上涨,这必然进一步导致物价上涨。
二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应该能有效的节制通货膨胀,但现在国内却还是处于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是由于美元对两大货币的基石:黄金和石油2,都在急剧贬值,所以单纯从对美元的比值来说,看不出问题。2007全年,虽然人民币从7.8升到7.3,相对于美元来说升值7%,但是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从58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上涨70%;黄金价格从620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上涨超35%。同时,人民币,相对于石油贬值了63%,相对黄金贬值超30%,相对于其它工业原料,比如铁矿石、铜(04-06年就在涨)、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还有就是相对于除美元之外的欧元,人民币亦贬值近10%。所以,原本按照增长幅度,中国2007年的GDP应该超过德国,但是事实上,由于欧元兑美元,从1.29涨到1.49,上涨超17%,相对人民币升值10%,所以2007年,中国GDP仍然比德国稍低,居于世界第四。人民币是对外对内都贬值,仅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为什么没有很好的节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我们一目了然。
从国内因素来看,我们会发现,共同推高物价,导致中国当下通货膨胀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房地产(包括土地)、原材料(包括石油等,与国家价格有关)、股市。房地产和股市造成了货币的过量供应,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3,而原材料是产品本身的稀缺性提高而涨价。三大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物价水涨船高。
通货膨胀主要是供求关系不均衡.成本拉动.国内投资过热.国际贸易失衡率造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