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阅读提示的答案是什么?急

2025-02-24 06:32:2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从《詹天佑》教学案例看学习方式

天城实验小学 陈学毅
几年轰轰烈烈的课改后,人们开始冷静思考:什么时候用“接受式学习”?什么时候用“自 主 合作探究式学习”?什么时候将二者整合?带着这些困惑,我尝试了《詹天佑》一文的教学:�

片断案例1(接受式学习“詹天佑接受任务”)�

(一)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詹天佑及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社会背景资料。�

(二) 自读二自然段,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生甲:读了这段话后,我很愤怒,帝国主义凭什么阻挠我们修筑京张铁路?�

生乙:读了这段话,我很激动、很自豪,因为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给了帝国主义一个响亮的耳光……�

生三:读了这段话后,我很担心,詹天佑能胜任吗?�

生四:詹天佑真傻,这项工程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修不好,不是会身败名裂吗? �

(三) 教师启发、引领学生联系背景(国内外反应)、詹天佑科学事迹、地貌特点,讲读愤怒、激动、担心的原因�

老师引导学生一个点一个点地学习,梳理归纳成下列板书:�

愤怒 ________ 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

激动 ________ 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

担心 ________ 工程艰巨

(四) 师:你从这段话中知道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从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下毅然接受任务看出他是一个爱国工程师。�

生2:工程那样艰巨,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尝试,他敢,说明他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工程师… …�

师:一句话,詹天佑是一位�

生接: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五) 总结学法:抓人物环境,注意当时当地情况,体会人物品质。�

案例2(自主合作探究整合学习“开凿隧道”)�

(一) 出示学法:读(课文)�画(开凿隧道示意图)�演、说(边演示边复述课)�

(二) 自读自悟,画出居庸关、八达岭开凿隧道示意图。�

(三) 自由演练、复述课文,学生演练中纠正其理解错误。�

(四) 说说詹天佑这样设计的好处:工期缩短了一倍。�

(五) 创设情影,转换角色(师当记者,生当詹天佑及助手),深入探讨“两端凿进法”“中 部凿井法”的好处。�

记者:我是北京新华日报记者,请问詹天佑,八达岭的“中部凿井法”是您的创举,打一口 井可增加两个工作角,能否再多打几口井,不断缩短工期呢?如果不能?究竟打几口井合适呢?�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

詹天佑及助手(十几个学生发言后教师帮助归纳为):不能无限制地打井。原因是:�

①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政府无能,物力、财力有限……�

②浪费时间……�

③使岩层变得脆弱,容易造成滑波……�

④通过计算,工程造价高……�

⑤打两口井合适……�

(六)师:你从詹天佑对八达岭、居庸关开凿隧道的创新设计看出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甲:詹天佑从国情、地貌特点设计工程,是一个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创新设计的工程师。�

生乙:詹天佑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铁路工程师,不愧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生丙:詹天佑这样做都是为了祖国,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善于创新的科学家。�

生丁:詹天佑是一个热爱祖国,从实际出发,善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科学家……�

师:一句话,詹天佑是一位�

生接: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后反思〕�

1. 从教学效果看,案例1接受式学习及案例2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效果都非常好,

没有谁对谁错,孰优孰劣,都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都是教学活动中有益的学习方式。�

2. 从教学过程看,学习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来确定。案例1的教材特点是: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复杂;詹天佑这个人物学生不熟悉,需要生平资料;京张铁路的 地貌 特点学生不了解,所以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开凿隧道”这个部分,看似简单, 实则内涵丰厚,对詹天佑从实际出发、科学创新精神的探讨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从今后的教学策略看,学习方式可把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整合运用,其具体操作分三步走:�

第一、自读自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此环节要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下,通过自学提纲或教师交待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定点自读自悟,自求自得,教师观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疑 点、重点情况。�

第二、导读导悟——师生合作探究。对自主学习中学生不明白的难点、疑点、重点要导读导 悟,合作探究,或联系或追问或分解或缩小或提示或假设或比较或诵读,在导悟中平等对话,生成文本价值甚至创新的感悟。�

第三、科学讲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对导悟不出的地方,教师要科学地讲解,或描述或 介绍或解释或分辨,使学生明白文本的含义和道理,领会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中,要根据课型、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三步操作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①自读自悟—导读导悟②导读导悟—科学讲悟③自读自悟,检查反馈④科学讲 悟

��_
参考资料:百度

回答2:

1、外界的压力,别人的嘲笑,艰苦的环境,条件的限制和陡峭山路的设计路线等困难。
第二题是自己的感受,自己写!

回答3:

1.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2.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国人不相信中国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后来的事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轻蔑”一词形象地描画出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工程师。他深知,他所承担的工程,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是一条争气路。如果修得不好,不但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的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赞叹不已”是连声称赞,称赞不止。这句话表明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在世界上是了不起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用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从而也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国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