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儿子为何分嫡出和庶出?

2025-02-23 16:18: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继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
庶出: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庶出子嗣一般不虑继位,但有立贤之说,所可立为太子或世子。

古代的时候考虑继承人,一是立长,二是立嫡,三是立贤,大多数情况下用第二种,因为皇帝会有很多个儿子,万一他们都想做皇帝,就会引起宫变,皇帝立了这个,剩下的都不服气,皇帝就麻烦了。所以祖宗就定了一个死规矩,皇后是正宫娘娘,只有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出,她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继承人,这样就没有争议,太子之位就只有一个了。

回答2:

主要是由于一夫多妻制和对皇位的继承权给闹的,一般来说,正妻的儿子为嫡出;除正妻之外的侧妾所生的子女都是庶生子女,也就是所谓庶出。按道理来说,皇位(包括其他可继承的权益)均应先由嫡生子继承,但也不排除老皇上特别喜欢某个庶出的儿子,所以才引发如此之多的嫡庶之争。

回答3:

皇后生的儿子为嫡,其余妃嫔生的均为庶出.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天子大位

回答4:

因为按照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正常的情况下,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天子大位。这是一项基本原则,违反这个原则的朝代都受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一般不会去变动的!

回答5:

因为皇后只有一个,她生的叫嫡出,其他嫔妃生的叫庶出,地位尊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