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王
绝对是《功夫之王》。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为我的团队回答这个问题。
《功夫之王》
中文名: 功夫之王
外文名: The Forbidden Kingdom
其它译名: 双J计划
出品公司: Blue Sky Media
导演: 罗伯·明可夫
编剧: 约翰·福斯克
主演: 李连杰 ,成龙,刘亦菲 ,李冰冰等
类型: 动作
片长: 94分钟25秒
上映时间: 2008年4月4日(美国)
《功夫之王》
中文名: 功夫之王
外文名: The Forbidden Kingdom
其它译名: 双J计划
出品公司: Blue Sky Media
导演: 罗伯·明可夫
编剧: 约翰·福斯克
主演: 李连杰 ,成龙,刘亦菲 ,李冰冰等
类型: 动作
片长: 94分钟25秒
上映时间: 2008年4月4日(美国)
影片主要讲述了醉心功夫的美国小子杰森(迈克尔·安格拉诺 饰)偶然在古董店找到一支如意金箍棒,穿越时空返回古代中国,并在成龙和李连杰饰演的两大功夫高手吕岩和默僧护送下历险,最后战胜邪恶势力。电视剧则描述了风流潇洒却性格桀骜不驯的孟良在习武中成长的过程。
剧情介绍
一个夏日,这个十七岁的男孩骑着脚踏车,到波士顿唐人街的一家当铺寻找具有收藏价值的中国功夫《功夫之王》剧照(20张)片,但他总是在穿过自己家附近的巷子时遇到麻烦,因为杰森经常被一群混混盯上,并且常受到他们的欺负。杰森精通电子游戏,对于功夫片也是如数家珍,他总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功夫高手,然而当铺的老板老霍却认为,杰森根本不是这块料,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功夫。 这天,杰森偶然在当铺里面发现了一根神秘的金箍棒,竟然因此穿越“无门之门”来到了古代的中国!他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惊世预言中:一个使者要将传说中的武器交还给它的主人,从而解救被困在石头中五百年的齐天大圣(李连杰饰)。 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杰森开始了充满艰险的旅途。他一路遇到许多来自武侠世界或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号称是八仙之一及醉拳大师的吟游诗人吕岩(字洞宾)(成龙饰),报仇心切的侠女金燕子(刘亦菲饰)与沉默寡言又神秘强悍的默僧(李连杰饰)等。一行四人共同前往五行山,传说中的齐天大圣就被邪恶的玉帝督军玉疆战神(邹兆龙饰)禁锢在那里。玉帝督军派出麾下第一杀手一一恶名昭著的白发魔女霓裳(李冰冰饰),霓裳率领一众杀手多番追杀杰森等人,令杰森在苦心领会中国功夫的同时还要面对内心的恐惧。到底杰森的这一趟旅程是因为太过着迷功夫所作的一场幻梦,还是他真真切切的穿越时空去实现古老的预言?
一句话评论
《功夫之王》有非常棒的娱乐性。电影的计算机特效和真人武打平衡得很好。最棒的部分是能再次看到成龙重新诠释醉拳,和李连杰利落又猛烈地过招。想想他们的动作生涯,《功夫之王》的一招一势都像是对观众们的巨大宠爱。 ——纽约杂志
TOP幕后制作
成龙、李连杰每人分饰两角 影片讲述了一个酷爱中国功夫的美国少年,在一次意外的时空穿梭中回到中国古代的故事。据王中军介绍,这个美国少年只是一个将故事串联起来的人物,片中的真正主角是由成龙和李连杰扮演的中国古代人物。而制片人此次请来两大在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功夫巨星,自然是要将展现两人的中国功夫特点作为影片最大的看点,所以两大主演在角色的分配上也各自分饰两角,李连杰一人分饰孙悟空和默僧,而成龙也将分饰“八仙”中的两个人物。 为了让两位功夫巨星在影片中将动作部分尽情展示,编剧约翰·福斯克把他能联想到的所有武侠电影的经典场景都融入了剧本中。据悉,成龙将在影片中展示成名作《醉拳》中醉八仙功夫,除此之外《蛇型刁手》、《白发魔女传》等经典武侠电影中的场景都将出现在影片中,可谓是一个经典武侠电影的大杂烩。 奥斯卡班底保驾护航 为了配合两大功夫巨星首次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的创举,影片召集了好莱坞以及华人电影高手共同加盟。影片的制片人之一瑞恩制作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系列电影之一,导演罗伯·明可夫曾执导了脍炙人口的《狮子王》,艺摄影则是奥斯卡奖得主鲍德熹,再加上武术指导袁和平,《双J计划》幕后的班底丝毫不逊色于台前的演员班底。 白发魔女原本是男性角色 作为《功夫之王》的武术指导,袁和平(八爷)称李冰冰“在武打上是很有悟性的”,他表示影片中许多动作都是需要用替身完成的,但李冰冰都希望自己完成这些动作,而要完成这些动作并不容易,因为原本都是按照男性的身体体能来设计的,但是八爷还是称赞李冰冰打得不错。
相比起袁和平,奥斯卡最佳摄影指导鲍德熹对白发魔女这个形象情有独钟。因为十五年前于仁泰导演的电影《白发魔女传》鲍德熹就是参与者之一。他还透露最初李冰冰出演的“白发魔女”是一位白眉道人,想用一个男性来饰演,但后来因为电影中缺少了女性的柔美所以才改成了“白发魔女”。“十五年了,白发魔女在我心中也有了另外一个感觉,她心中的恨已逐渐褪去,更多的是对人性中美丽的追求。鲍德熹表示李冰冰让他圆了十几年的白发魔女梦:“李冰冰的眼睛里能看到一股来自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顶起白发魔女,可以说这次在造型上白发魔女是很成功的,很多人看了都感觉很惊艳,或许,这个角色能始于林青霞,止于李冰冰。”
两场重头戏被删
影片为了力保孙悟空这条主线的绝对清晰,忍痛删减了两场重头戏。首先被删减的是“玉疆战神和白发魔女焚烧村庄寻找遗失在民间的金箍棒”,这场戏除了交待金燕子与玉疆战神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外,更重要的是交待了白发魔女是如何一夜白了头。 第二段被删减的重场戏是“白发魔女率八大高手骑马追杀默僧、鲁彦四人的片断”,在功能性上,该场戏并没有上面删掉的戏重要,但从武打的节奏和画面的养眼程度上看,绝对算是影片的一个小亮点。据了解,这场戏原本被放在四人逃难经流沙河后,在进入沙漠之前,讲述白发魔女用长鞭缠住了落在最后的鲁彦的马腿,鲁彦在同伴的帮助下顺利逃脱,该片断的耗资在三百万左右。这么算来,被删减的这两段重场戏耗资竟上千万。 发布者:Mtime (2007-03-06 09:53:07)
TOP花絮
·剧组为成龙、李连杰、李冰冰投保了共计8000万人民币的高额保险。 ·李冰冰所用的长发及小腿的白色长发,是剧组花费了3万港币专门定制的。由于头发太长,每次化妆需要用2至3个小时,由至少十名工作人员同时为她服务,因为头发太重,需要有专门人员在身后托住长发,才能成功造型。 ·圈里人都叫成龙“大哥”,但李连杰叫他“大嫂”。在沙漠拍戏时,成龙喜欢送剧组成员伞、帽子、水壶、衣服、牙签、坐长途车用的背垫、特制太阳眼镜……一部戏拍完,李连杰戏称他收到的礼物不下50 件,他形容成龙,“细心得像个大嫂”。 ·《功夫之王》片尾字幕中,出现了J&J 电影公司的名字。成龙对记者确认,这就是他和李连杰成立的公司。 ·成龙饰演“当铺老板”化老年妆,每天清晨5时便要抵达化妆间,再花上7小时完成妆容,令他苦不堪言。 ·刘亦菲在本片中献出了自己的银幕“初吻”
影评
《功夫之王》不失为一部有趣好玩的片子,而且可以看出,幕后的那些洋人确实对香港的功夫片历史有着熟悉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鉴于华人世界两大巨星终于碰撞,以及这部电影的充分诚意,它可以打到75分。 但《功夫之王》同样充满了缺点。相当凌乱的台词,缺少新意和想象力,让它在很痛快地杂糅了东方神话和香港功夫片样板之外,没有更多可以称道的东西。假如双J可以在15年前联手,假如徐克有心拍此片,是不是一切都会上一个层次呢? 对于我来说,是抱着一边期待和感动、一边又遗憾和惋惜的心情来看《功夫之王》的。他们的脸上都皱纹深深,身手也不再利落,甚至连袁八爷的设计也乏善可陈。说实话,当我看到即便是双J之间的对话都要借助钢丝,不免有些不满和抱怨。所有的功夫片、武侠片粉丝们,等这一场已经等了多少年。 《功夫之王》的故事构架本身是完全西方的,通过一次历险来完成一个男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有怪人,有导师,有美女,还有脸谱化的大反派。可以说这是很平面的想象,是对照着电子游戏和儿童故事描绘出来的模板。众人寻宝的过程和五指山的存在,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指环王,魔幻色彩大于神话意识,时刻标榜着它的异族印记。 成龙和李连杰,在文戏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成龙是外国小孩的身体导师,或者说更像是朋友,并肩作战,相互开玩笑,没有架子,也实际上成为本片的线索;李连杰这个默僧从头到尾基本都很严肃,胸怀宽大,出尘脱俗,在精神上是一个引领者。论戏份,成龙更多;论位置,李连杰更高。 有些核心的东西挽救了《功夫之王》。在整体架构的内部齿轮上,有趣的模仿和致敬随处可见,肆无忌惮的东拼西凑,虽然有些无序,但让功夫迷们处处找到往日印记。成龙一出场,就是一套醉拳,幽默和潇洒的派头都还在;李连杰在竹林中追逐外国小男孩,让人联想到酷爱竹林背景的胡金铨。最好玩的是少林寺十三棍僧,又上演了一番“救唐王”的故事,想当年李连杰以《少林寺》成名,故事便由此而起。 成龙与那个小孩第一次深入交流,就是在一个酒肆。不论布景还是服装,处处都体现出唐风。再联想到此片的重要角色李连杰、成龙、刘亦菲( 听歌 blog)的身份,分别是和尚、落魄秀才、歌女,恰恰是中国古代传奇中最常见、最有故事的人。很符号化,也很有蕴意,让人击节称赞。 实际上,这部电影很像香港八十年代大部分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半成品一样,有佳句无佳章。走出电影院还是有许多可以琢磨的闪光点,可惜不论从全篇节奏还是整体故事上看,都属于平庸的作品。洋鬼子没怎么看过功夫片,大惊小怪是肯定的,但华语圈观众这么挑剔,想必不会有太惊喜的地方。 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功夫”是西方人的叫法,我们更喜欢讲“武侠”,但西方人不管这些。在他们眼中,如果中国还有电影的话,“功夫”是唯一主题。1994至2004的10年间,在美国取得票房前10名的亚洲电影中,排名第一的是2000年的《卧虎藏龙》,逼近1.2810亿美元;第二是2004年的《英雄》,票房为5000万美元;第三是1996年的《红番区》,3240万美元。3部都是功夫电影。2004年之前,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全部是买断发行,以片易片,几乎没有收入,《英雄》是首部进入美国主流电影院线放映的中国电影。 如果说这成绩单就让中国人满足了,会小看了在好莱坞奋战的中国团队。事实上,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忧西方人会像香港和内地观众一样,厌倦那些古装打片,竹林、九寨沟、用滥的桥段与动作。今年《江山美人》1800万元的内地票房,宣告它成为6年来最不卖座武侠片,而它的导演是三大武术指导之一的程小东。尽管美国大片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套路——披上特异功能战袍的平凡人变英雄,地球末日总是轻易来临,救世主越来越低龄——缘于美国人对上天过于眷顾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脆弱的承受力,但技术先进总让别国观众原谅故事的苍白愚蠢。 在《功夫之王》宣传期间,永远不忘拿着扇子的成龙,在北京四月杨花天里,常常大汗淋漓,需要用上这个道具。李连杰开玩笑说,他俩总是从电影开讲,以爱国主义和慈善结束。怎么都不肯承认中国功夫走到末路的成龙,早在2005年“中国功夫对世界的影响”论坛上,就发出过忧虑的声音:“美国的特技很厉害,他可以把我学了30年的功夫,只花3个小时用电脑特技做出来,人家拍《黑客帝国》、《蜘蛛侠》比我们省事,也聪明,人一飞就没有了。我们拍《卧虎藏龙》还是得把周润发弄到40英尺以上吊威亚,多危险。” 外电称赞他和李连杰比施瓦辛格、尚格云顿更热爱功夫,视其为荣誉之徽,艺术生命是美国打星的好几倍。可这种人为延长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人可以接替他们。最受外国人欢迎的武术指导袁和平说:“李连杰等之后已经有点断层了,需要有人接班。”“有点”是“袁八爷”含蓄的说法,功夫导演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徐克在1994年的片场发掘赵文卓,张鑫炎在1995年起用吴京,但他们并没有达到接棒要求。成龙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寻找“龙的传人”,他在1998年就收了樊少皇为徒,但正如李连杰所说:“观众看不顺眼,世界冠军也没用。”和李连杰一起出道的那么多武术运动员,不是没有比他更经得起摔打的,但观众只认他。 李连杰在总结电影圈的鳄鱼生存法则时,讲到自己在香港和好莱坞的心得。他在香港地区基本不交际应酬,坚持不讲粤语,也不打算融入香港电影圈,可他的电影一开工就意味着已经回本赚钱。很多人还记得,蔡子明正是因为做了李连杰的经纪人,使这棵摇钱树不能谁都来摇,引来杀身之祸,也导致李连杰离开香港地区。到美国后,他更体验到“数据”的厉害。他接拍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致命武器4》时,制片方出价100万美元,他犹豫了,后来答应,对方说:“75万美元。”他迟疑后又答应了,人家降到50万美元。这部戏当晚数据出来,影评人给主角梅尔·吉布森的打分是8.8,给他7.5,而他只有三场戏,第二天就有公司捧着钱来找他,最辉煌时有老板下跪求他。 如果数字一旦掉下来,无论成龙或李连杰积累下多少人脉,也不会再有人理会他们。而不可逆转的事实是,他们年龄大了,体力早就滑坡。成龙说:“现在再请我跳楼,我已经完成不了了。至于功夫片下一步怎么走我真的不知道,能拍的都拍过了,没有什么新的了。现在真有点拍不下去的感觉了。” 15年前,只是泛泛之交的成龙和李连杰就酝酿合作,也许最危险的时刻还未到来,也许本子太过亚洲化,本土影片支付不了两个大明星的片酬,于是推迟到此刻。美国片商对中国古装片已经很警惕,但成龙和李连杰还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这个权力当然要靠数字说话,李连杰的《霍元甲》是美国历年来9月份票房第二名,成龙的《尖锋时刻3》仍然卷了2亿多美元,成为最卖座的华人演员。但他还是很不快乐,这部影片根本没有在内地上映。成龙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他恨《尖锋时刻》系列,到现在也恨,“我不知道美国观众喜欢什么,所以对这部电影的美国票房没有信心”。 不过,成龙和李连杰对《功夫之王》的美国票房一点也不担心,他们15分钟的对打戏足以吸引观众进入影院,他俩祈祷的是华语地区票房可以占到该片的三成。因为《功夫之王》把孙悟空、白发魔女、金燕子、醉拳、太极混为一炉,中国观众可能会很瞧不上。它的英文片名叫做《The Forbidden Kingdom》,而不是摄影师鲍德熹建议的《Kings of Kungfu》,充满了西方式的主观臆想。他们希望能慢慢地搞“文化渗透”,让不愿意了解别人的美国人也知道孙悟空的由来、性格、兵器,让我们的题材被别人接受,而不只是几个演员、“武指”混得好。好莱坞根本不会为他们量身订制剧本,因为统共就这几个人,万一哪个演不成就黄了。成龙非常赤裸地表现出这种野心,李连杰就圆柔得多,总以阴阳、循环观点解释一切。如果用这个观点,功夫电影也不存在高潮低谷,更不会消亡。袁和平的经历可以证明:上世纪80年代初功夫片拍烦了,他改做幻术电影。之后他又转拍时装动作片。90年代初,清装功夫片成为主流。香港地区武打片退潮后,他还有美国的《黑客帝国》等着,总不会没事做。成龙自己都相信能演到80岁,就像当年的“黄飞鸿”代言人关德兴一样。 《功夫之王》正在全球热映,影片中成龙、李连杰两位华人功夫巨星华丽的武打让功夫迷们欲罢不能,电影票房在全球一路飘红,影片成为《卧虎藏龙》、《英雄》后在全球刮起“中国旋风”的又一华语力作。《功夫之王》编剧约翰•福斯科是一个地道的功夫迷,他在影片中向中国武侠电影致敬的同时也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大力展示和融合。《功夫之王》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谚语和功夫迷们耳熟能详的功夫专有名词,比如螳螂拳,水上漂等。这些中国本土文化符号,经过老外们的西化,改造成了西方人能够理解的词句,读来别有一番独特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