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鲁滨孙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在家中,父辈所有的希望全都放在了鲁滨孙一个人身上。父亲要求儿子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挣一份家财,过一辈子安适而惬意的生活。但是这个孩子遨游四海的念头从没有改变过。于是,他背着家庭,私自出海,尽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终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眼前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鲁滨孙看来,没有比冒险和开拓进取更刺激和好玩的事情了。骤然成为巨富,和妻子、孩子的家庭之乐,岁月催人老的无情,这一切依然难以阻挡鲁滨孙的步伐。侄儿的劝说,不过是鲁滨孙伺机而动的诱因,真正的原动力仍然是他不习惯平凡生活、无意安适生活的所致。这样,鲁滨孙开始了新一轮的冒险历程。
第二,鲁滨孙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鲁滨孙漂流记》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他在岛上生活的日子。人们常言,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若我们有机会置身于几近与世隔绝的孤岛,那么就可以体验生存的极限究竟有多大,自己承受的压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鲁滨孙不是一个幻想家,也非在困难面前消极作为的懦夫。他注重的是实际,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于是,在28年的孤岛生活中,生存成了他整日整夜“劳心劳力”的主题。搬运船上用品、营造住处、驯养山羊、种麦植稻、置办桌椅、烤制面包等等,都在他的手脚并用中施展开来。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他都在为满足的愉悦而努力、而奋斗。苦变成了乐,艰辛成为了享受,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仔细读读鲁滨孙制作面包的情节吧,在那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的精巧,人类的智慧和人类的创造,可以证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故而,在《鲁滨孙漂流记》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奋斗者的拼搏心声,看到的是一个开拓者的奋斗足迹。
第三,鲁滨孙展现了一个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如果说笛福用第一人称“我”来称谓鲁滨孙是一种写作手段的话,那么在这部小说里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则是一个艺术和思想合一的。在家里,鲁滨孙置父亲的劝诫于不顾,私自出海,体现的是一个不同于父辈的“叛逆者”的角色。而在孤岛上——一个完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地方,仅有的就鲁滨孙一人而已。想要在那里生存下去,需要展现的是乐观进取的个人主义精神。鲁滨孙正是这一舞台上的成功演员。但是应该看到,笛福塑造的这个人物,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局限性。比如,鲁滨孙在海岛生活的日子,实际上就是早期资产阶级殖民史的缩影,是为追逐利润,为扩大市场向全世界进发的历史。它并非春风化雨、和风送暖,而是伴随着血与火、刀与剑。鲁滨孙去非洲搞贩卖贸易,既是证明。又如,我们赞赏笛福否定教会禁欲主义的历史意义,但是作者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鲁滨孙眼里,一切可用的标准在于有用,包括上帝在内。人类情感中相当重要的亲情关系在他那里并不占重要地位,三个孩子的诞生和妻子的去世也没有让他有什么激动之处。他最关心的,仍然是向殖民地的进军和对财富的强烈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