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习俗,湖南人过春节的习俗,

2025-01-06 11:15: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湖南人在春节期间较为重要的习俗大致有三:

1、爆竹庭前,辟除邪恶;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头件事就是人们在堂屋前阶基上烧响竹筒,用来驱赶山躁恶鬼。山臊恶鬼,是神话传说里的山中怪兽,它与“年”的传说有关。据说,“年”原是一种怪兽,新春快来之际,“年”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的侵害,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吓得“年”逃跑远遁。这就是最初的“过年”。

2、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大年初一早起之后,全家老少穿戴整齐,依次祭祀祖先,互贺新喜。人们要敬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还要食五辛菜等。这些含辛带辣的食物,大都是楚地的土特产,也是“楚味”甚浓的饮食。

3、帖鸡户上,桃符镇鬼。

正月初一插桃符于门上,为什么会使各种鬼怪害怕呢,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说:“上古之时,有神茶与郁垒昆弟二人。茶与垒两兄弟住在度朔山下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发现胆大妄为、伤害人类的鬼魅,马上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因此,后人在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只老虎贴在门上——门神“桃符”,春联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回答2:

  湖南人家乡过年风俗

  小年与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过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神”。

  春节与贴春联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人所着《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街头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可见,自五代以后,欢迎的祝辞,换掉了难以理解的符咒,后来,桃符为大红纸张书写的春联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张贴对联的习惯。

  拜年与压岁钱

  人们通常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相传古时隆冬季节有骚扰人们生活的“年”怪,“年”怪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这样每到“年”要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春联,点起一堆篝火,等凶猛的野兽“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喜”,这些传说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民间拜年要选日子。长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后,村里村外互来往。”株洲、湘潭、衡阳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干娘,初五初六团团转,初六以后随便行,”并有“七不出八不归”的忌讳。邵阳等地,“初一村里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妈。”娄底等地认为长辈到晚辈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现。拜年时,放鞭炮以示喜庆,衡阳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邵阳等地客人带鞭炮到主人家门前自放。

  湘黔一带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快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春节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古已有之。清《燕京岁时记》上说:“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饧(糖)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前人描写分到压岁钱的喜悦心情的一首诗。如今,尊长给晚辈的“压岁钱“的票额越来越大了。

回答3:

湖南人在春节期间较为重要的习俗大致有三:
1、爆竹庭前,辟除邪恶;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头件事就是人们在堂屋前阶基上烧响竹筒,用来驱赶山躁恶鬼。山臊恶鬼,是神话传说里的山中怪兽,它与“年”的传说有关。据说,“年”原是一种怪兽,新春快来之际,“年”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的侵害,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吓得“年”逃跑远遁。这就是最初的“过年”。
2、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大年初一早起之后,全家老少穿戴整齐,依次祭祀祖先,互贺新喜。人们要敬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还要食五辛菜等。这些含辛带辣的食物,大都是楚地的土特产,也是“楚味”甚浓的饮食。
3、帖鸡户上,桃符镇鬼。
正月初一插桃符于门上,为什么会使各种鬼怪害怕呢,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说:“上古之时,有神茶与郁垒昆弟二人。茶与垒两兄弟住在度朔山下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发现胆大妄为、伤害人类的鬼魅,马上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因此,后人在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只老虎贴在门上——门神“桃符”,春联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回答4:

1、爆竹庭前,辟除邪恶;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头件事就是人们在堂屋前阶基上烧响竹筒,用来驱赶山躁恶鬼。山臊恶鬼,是神话传说里的山中怪兽,它与“年”的传说有关。据说,“年”原是一种怪兽,新春快来之际,“年”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的侵害,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吓得“年”逃跑远遁。这就是最初的“过年”。
2、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大年初一早起之后,全家老少穿戴整齐,依次祭祀祖先,互贺新喜。人们要敬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还要食五辛菜等。这些含辛带辣的食物,大都是楚地的土特产,也是“楚味”甚浓的饮食。
3、帖鸡户上,桃符镇鬼。
正月初一插桃符于门上,为什么会使各种鬼怪害怕呢,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说:“上古之时,有神茶与郁垒昆弟二人。茶与垒两兄弟住在度朔山下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发现胆大妄为、伤害人类的鬼魅,马上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因此,后人在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只老虎贴在门上——门神“桃符”,春联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回答5: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之前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