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贯秉持的是“尊刘贬曹,忽视东吴”的主体思想。东吴名将给我们的感觉,无论是在电影荧幕上,还是在小说戏文中,都远不如蜀汉、曹魏来的精彩。
小说中出场率比较高的,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可能只有“东吴四大都督”,以及“东吴十二虎臣”。除此之外,很难再想到东吴别的很厉害的将了。
然而!东吴孙氏集团雄据扬州几十年,能在群豪并起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三足鼎立”之一足。单靠这十几个人,显然是不现实的。
自古江东多豪杰,如果按照正史,那就有的说了。孙权麾下还有很多厉害的角色。比如太史慈、吕岱、陆抗、吕范、吕据、贺齐、朱然、朱桓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东吴当世名将,不亚于十二虎臣。
但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确实少了很多。
接下来!列举出《三国演义》中,除了四大都督,以及十二虎臣之外,东吴还有哪些拿的出手的名将。
一、太史慈
东莱太史慈,平生义字当先,无论正史还是演义,都比较推崇太史慈的“忠义”。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没有被罗大爷所忽视,演义中的他,仍然是武艺高强,忠义无双。太史慈一度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第一猛将。
太史慈出道第一战,便是为义气解救北海孔融。面对管亥的十万贼寇,太史慈一进一出如入无人之境。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请来了刘备的援军,报答了孔融的恩情。
不久后,太史慈投靠了刘繇,正赶上孙策历阳渡江,太史慈与孙策打得是不可开交。二人心心相惜,识英雄重英雄,最终由仇敌变为了交心的朋友。
加入孙吴后,孙策让太史慈去压制荆州刘磐,刘磐等绝迹不敢侵犯。不久后,在合肥之战中,太史慈与魏名将张郃相斗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最终偷营中计,被乱箭射杀。
二、孙桓
刘备举兵伐吴,吴主孙权聚众商议,阶下孙桓临时请命。孙桓是孙河之子,从小弓马娴熟,智勇过人,常跟随吴主征战四方,且屡立奇功。
两军交锋,后蜀猛将关兴叫阵,单搦孙桓出阵厮杀。孙桓舞刀骤马,丝毫不逊,与关兴接住大战三十合,彼此胜负难分。
蜀将张苞见状,也骤马而出,在兄弟两合力的情况下,才将孙桓击退。
三、李异、谢旌
孙桓请命退敌,并推举了两员大将。一个名叫李异,另一个名叫谢旌。
孙桓夸赞其勇:
论此二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乞数万之众,即擒刘备矣。
若论表现,二人确有其才,堪称后吴时代的佼佼者。谢旌与后蜀猛将张苞交手,三十合之后,只不过略有劣势。李异敌住张苞厮杀,二十合的打斗,更是不分胜负的结局。
除了这几位,在“三国演义”中,东吴恐怕就真没有厉害的名将了。马忠纯粹是运气好,祖茂只不过是一次出场被一刀斩的小人物。其他的孙桓、吕岱、贺齐、陆抗、朱然等人,都没有过多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