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哪些内容?

2025-01-01 16:03: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30岁以后,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诊断及自测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有如下16个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烦忧、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15.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

16. 他们的犯罪行为是突然迸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在做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最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病例

香港电视连续剧《还我今生》中的世杰,他8岁时因意外患上抽搐症,处于半植物人状态,其兄在父亲残疾、母亲另嫁的情况下,呕心沥血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并不惜一切代价使其起死回生。而他在康复后,为了满足私欲,先是抢占了哥哥的未婚妻,又认仇人为父,气死生身父亲,最后发展到逼死母亲、谋杀亲哥哥等一系列行为,可谓丧尽天良,毫无人性。

治疗与调适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

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有一定效果。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单位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应给予强制性的惩罚,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再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