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多次寄人篱下,为什么那么多人依旧对他不离不弃?

2025-02-24 16:02: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刘备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四处投奔,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虽然他使用权术不如曹操,但是弘毅宽厚,百折不挠,尤其是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让人乐于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刘备从最早举事开始就深得人心,他青少年时代所结交的豪杰大多愿意跟随他,而且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甘愿对他倾囊相助,甚至还亲自为他招募兵马。

关羽、张飞、赵云最早追随刘备,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而刘备则无尺寸之地。他们从年富力强的时候就跟着这位倒霉的大哥四处寄人篱下,面对多人的收买而不变初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几人心怀忠义,为了主公甘愿放弃无数建功立业的好机会,选择默默无名;而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刘备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刘备征吴之时,黄权曾经自荐做先锋,刘备不许,让他屯守江北防御魏国。猇亭兵败之后黄权无路可退,便投降了魏国,蜀国大臣请处置黄权的家属,而刘备说:“我负权,权不负我也。”有人告诉在魏国的黄权,他的家属已经被刘备全部处死,黄权对这种言论根本不屑一顾。白帝托孤时说的:“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这种话也只有刘备能说得出来。

以难怪诸葛亮对孙权说:“刘豫州为众士所仰慕,若水之归海。”可惜刘备一生过于倒霉,当他崛起之时,天下人才早就被魏、吴收尽了。不过,鹤立鸡群、天下一等的人才诸葛亮对他誓死效忠,刘备心里应该也比较宽慰了。也许,刘备就是天生的领导。

回答2:

刘备对仁、忠、 义的把握十分厉害,其掌握人心的能力也很强,通过日常的言语与举动就能让别人死心塌地跟随他,而且古人对忠义信仁是很看重的,而且士为知己者死,故他的兄弟会对他不离不弃。

回答3:

刘备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四处投奔,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虽然他使用权术不如曹操,但是弘毅宽厚,百折不挠,尤其是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让人乐于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回答4:

我觉得应该是刘备的仁义,讲义气,让追随他的人忠心耿耿,同时这些人也非常相信他的能力,相信有一天刘备会出人头地的。

回答5:

虽然刘备寄人篱下,但他的气度和胆识并没有因此有丝毫的受损,反而更加地锻炼了他,同时,寄人篱下也不妨碍刘备对手下人的关怀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