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具有较强理论性和思想性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如果还坚持老师上课讲大道理、学生复习背重点、考试时一字不差写要点的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课上就完全不能得到激发,必然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就非常关键了。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增添了许多具有很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的生活实例,尤其是增设了探究与实践和活动课内容,增加了更多可以调动学生情感的因素,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心理需要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而且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充分发挥情感力量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形象是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的教师,就会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爱屋及乌”的“晕轮”效应,即把敬师的心理体验迁移到其所教的学科上,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就要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应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学生正是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滋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堂发言,倾听学生想法和见解,让他们感受到你是出于内心的、真挚的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既见师长,又遇知音的兴奋心情,从而从心理愉悦中萌发出一种学习的动力来。其次,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评价方法。鼓励和表扬是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及时作出积极评价。常用的评价语言如:“好!”、“你的思路很新颖!”、“你的勇气很令人敬佩!”等等,语言不多,却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再次,应创造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喜悦的机会。兴趣来源于需要,成功则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促进兴趣的形成和巩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在不断的成功和表扬声中欢度学习生活,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的。
二、 上好每一堂活动课,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
初中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维认识由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求知欲明显增强,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内驱力明显增强。根据初中生这一特点,要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必须使政治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内容的趣味性。上好思想政治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这一课时,针对“中学生上网冷热思考”这一问题,开展了一次以“中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为主题的辩论赛,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认识,自觉抵制了非法网吧的诱惑,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课时,结合天门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和一流商贸城市这一目标,向全市人民发出“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的倡议书,开展了以“争当家乡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活动,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跃跃欲试,大家表示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行动方案。
三、 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点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时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虽然身在教室,但具有了解社会和当今世界变化多端问题的热切愿望,他们喜欢了解接近其生活的人和喜闻乐见的事。教师倘若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每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我的做法是平时认真阅读《半月谈》、《时事》杂志、《时事报告》及其它报刊,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分类收集整理,每次上课前都有意识地选择部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时事内容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精神一下子振作起来,显得特别认真,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在闪烁,此时及时抓住时机转入新课教学,这种“趁热打铁”引入新课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如,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课时,笔者课前用了10分钟时间点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事件。之后根据教材要求提出两个问题:①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为什么世界仍不太平?②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恐怖主义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阅读教材,并通过热烈讨论,最后回归教材,学生就这样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四、 利用设疑与解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进步。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内容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笔者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游勇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本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