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最大的“健康因素”不是先涮什么后涮什么,而是吃什么、吃多少。只要控制好了食材的种类和量,先涮什么后涮什么不值得纠结。真正需要考虑的,可能只是先涮哪个后涮哪个能让所有的食材都好吃。
“最先涮土豆和红薯”没有科学依据
“最先涮土豆和红薯”没有科学依据:吃饭的时候,不管是先吃还是后吃都会先进入胃里,然后再慢慢排空进入肠里。不管是淀粉、蔬菜还是肉类,最后都是要经过消化并且与肠壁接触才能够吸收的。不存在淀粉在肠胃里形成的“黏膜”阻隔了其他食物与肠壁接触的问题。
食材中涮出来的嘌呤大部分留在火锅汤中
海鲜和肉类中确实有比较多嘌呤,在涮的过程中会跑到汤中,后来涮菜的时候就会被带到菜上。而先涮菜的话,汤中还没有嘌呤,等到涮肉的时候,嘌呤进入汤中也就不会被菜带走。但汤中的嘌呤毕竟只是来自于那些肉和海鲜,最后涮菜也只不过是菜上所沾的汤中带来一些,食材中涮出来的嘌呤大部分还是留在了汤中,摄入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跟其他的烹饪方式相比——比如说蒸、炒、烤等等,大多数的嘌呤并没有机会离开食材,而会被吃掉。吃火锅的时候不管是先涮还是后涮,许多嘌呤还是留在了汤中没被吃掉,吃掉的嘌呤总量反而还会低一些。
先涮菜可能会影响肉的味道
事实上,先涮肉还是先涮菜主要是对风味会产生影响。先涮肉,涮肉的过程中会把嘌呤涮进汤里,除此之外涮进汤里的主要是蛋白质以及一些游离的氨基酸。总体而言,对于汤的风味不会有太坏的影响,甚至许多肉还会有好的影响。涮完肉再涮菜,对于肉和菜的风味都没有多大影响。而先涮菜的话,很多蔬菜中都会有一些草酸、多酚、生物碱、维生素等进入汤中。这些物质往往有不好的味道,涮过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的汤,再去涮肉的话,肉的味道实在是“大有不同”。
我认为是先蔬菜,之后三文鱼,之后虾蟹,之后是羊牛肉,之后随便!
一般人吃火锅都是一开始就先吃肉,通常是几盘子肉吃完了,也差不多饱了,菜只是随便吃几口。这种方法很不可取,很容易一下子吃进去大量的脂肪,而蔬菜和主食少得可怜。很多人吃一顿火锅轻轻松松就能吃进去七、八十克脂肪,严重超量,而蔬菜却严重不足。如果经常这么吃,一个冬天下来胖个十斤二十斤的可一点也不奇怪。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吃火锅应该先素后荤,并且最好先涮土豆和红薯。这是因为土豆和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主食”和“蔬菜”的特性都兼备。涮肉时吃些淀粉类食物一方面能保护肠胃,因为火锅一般味道较刺激,会伤肠胃,而土豆和红薯中丰富的淀粉能在胃肠内形成黏膜,保护肠胃免受伤害。
另外一方面,先吃淀粉类食物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吃肉和海鲜的量,同时还能避免先吃肉带来的蛋白质浪费。土豆和红薯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减少身体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此外,与传统的油酥烧饼、杂粮面条比起来,土豆和红薯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都略胜一筹。因此,用土豆和红薯代替传统主食,能让身体得到更多营养。
除了进食顺序,酱料选择也关系饮食健康。如果涮火锅时点的海鲜类的菜品比较多,酱料就尽量不要再选择海鲜口味,以免导致嘌呤过高。香油蘸料脂肪含量较高,高血脂人群不适宜。而芝麻酱则比较适合胃肠不好的人。南方常见的酱料中辣椒酱、豆瓣酱中的盐分偏高,高血压人群不适合,建议用醋、葱、姜、蒜调配的调料代替。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