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共有多少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请指出详细的信息
2024-12-15 13:39: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很多啊,基本上每一次大分裂时期都伴随着大规模的迁移。 不过政府干涉的,大概有以下这些: 汉武帝时曾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元朔二年,招募10万人迁朔方,安置在今黄河、乌加河一带的河套平原和黄河以南地区,移民来源很广,主要来自关东(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元狩四年(前119年)关东连年遭受水灾,72万多贫民被迁往今内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部、陕西西北部、宁夏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元狩五年,“天下奸猾吏民”被迁往边区,估计有数万人。元封元年(前110年),今福建境内的闽越人被迁往江淮之间,估计有十余万人。加上其他一些由官方组织的移民,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万。这些移民的绝大部分,从迁移到定居的费用完全由官方负担,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监护。移民迁移的距离至少数百公里,最远的有二三千公里。当时汉朝的总人口大约是3600万,移民占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超过3%。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决定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至太和十九年,平城周围的官民百姓全部迁至洛阳及周围地区,总数超过100万。 明朝初年实施大规模移民,一部分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或通过军事驻防的方式安置,大部分是通过官方给予优惠政策的方式引导实行的。主要有:将江南的富户和无地农民迁至今安徽凤阳一带;将各地官吏、富户、工匠、士兵等迁往南京;通过设立卫、所的方式将军人及家属迁往全国各地驻防,最远的到达云南、甘肃等地;将从塞外投降或被俘的蒙古军民安置到北方各地;将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边民迁往凤阳;从山东、江西等地移民于凤阳;山西人口被迁往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江西百姓迁往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苏北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人口迁入四川;军民移民总数达1100万,约占总人口的16%。即使只计非军事移民,总数也有约700万,超过总人口的10%。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及贵州、陕西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及其后裔达到600多万,占当地总人口60%以上。 1860年起清朝开放东北的“封禁地”,以后又采取鼓励政策,山东、河北及北方各地的移民大批迁入东北,至清末,移民累计超过1000万。 以上所列,并不包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如北宋靖康之乱(1127年)后的人口南迁,总数有数百万。也不包括战乱间或掠夺性的移民,如十六国期间由后赵在4世纪前期的二十多年间从北方各地强制迁移到襄国(今河北邢台)一带和在境内迁移的人口达数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