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
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
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且派遣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天一阁了解建筑格局,并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阁等,希望借鉴天一阁的设计使得《四库全书》能够安全保存。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扩展资料:
清朝用于藏书楼内存放《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作为讲经筵之处。
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书33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在此,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
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渊阁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分别藏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其中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被称为“北四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被称为“南三阁”。
《四库全书》完成已经200多年,目前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都已经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毁于火烧圆明园,文宗、文汇阁本毁于太平天国,杭州文澜阁本也在太平天国第二次攻占杭州的时候损毁了四分之三。
如今完好的四库全书只剩下三套半,其中文渊阁本现收藏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本现在收藏于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澜阁本现在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库全书
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