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具体是干什么
2024-12-26 06:34: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现在谈论信息高速公路,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将如何”的问题,人们要了解它将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这样才不至于被动。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变教育的技术基础,它给教育带来的是一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可以实现因人施教的教育理想。

一、我们走近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了吗

当今,我们已经身处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正在向其高级阶段迈进。在初级阶段,我们理解了信息的价值,把电话、电视、计算机当作不可缺少的东西。到高级阶段,我们将对信息的社会设施作统筹的规划,以适应在其基础上的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个高级阶段,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

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它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较为正式的名称,英文缩写为NII)的全面规划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提法,是现任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使用这个名称,人们往往会误以为,信息高速公路就是跑信息的大道,就是允许信息大容量传输的光纤网,而忽略由这个光纤网统一连接起来的各种信息设施。但是,对于美国公众来说,这个名称易于接受。戈尔的父亲老戈尔向美国国会提出过一个《州际高速公路法案》,该法案被采纳后,美国出现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经济飞速发展。戈尔也想从交通基础设施到信息基础设施,让美国经济再来一个飞跃。信息高速公路一经提出,不仅在美国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一呼百应,这种水到渠成的效果,也许是戈尔始料不及的。

这个“水到渠成”耐人寻味。它说明,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即需要对社会信息设施进行统筹安排,从全社会的角度建设各种信息活动共同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如传输网、交换站等等。统筹安排,首先是统一标准,使已有的和待建的设施能够协同运作。其次是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追求最大效益。多媒体化、计算机化、交互联网和增容是其核心问题。多媒体就是在存贮、处理和传输中,信息不仅可以表现为数据,而且可以表现为声音、图形、文字、影像等形式。交互则指对话,就是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而且可以发送信息。

我们已经有了广播网、有线电视网和电话网,这些网络是各自独立形成的,有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现在需要将它们统一、增容并连接起来。电视的多媒体性很好,但又不具备交互性;电话的交互性很好,但不具备多媒体性。要使每一个信息设备既具有多媒体性,又具有交互性,同时还可以互连为一个大的网络,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计算机化改造。最简单的如在电视机上加装“顶置匣”,使其具备交互性。这样的信息设备与各种信息中心、信息中转站以及信息的大道、小道联为一个整体,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它将为每个人的信息需求,提供一个彻底的、廉价的解决方案。

信息高速公路的触角端点,是多媒体交互式信息终端。这些信息终端将进入家庭、教室、医院、图书馆和各种社会机构与服务设施。在信息终端上,人们可以点播电视节目、参加讨论会、订票、付帐、查询图书资料、向专家咨询、投票表决、游戏娱乐。特殊的终端,如仿真终端,还可以让人们虚拟地购物、旅游、作模拟飞行。特殊的终端也包括象“多媒体大哥大”、“随身电子秘书”、“随身电子医生”。所有终端可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与整个信息网络联在一起,光纤通讯因其容量大,将成为主要的通讯方式。其它如卫星通讯、无线通讯、微波通讯等都将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网络将由单层变为多层,向智能化、数字化、高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对信息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运作起来,形成了一场漫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美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一些大公司争投巨资。据估计,10年内约需各方投资2000亿美元。实际上,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已经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它经过约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连接了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个网络,用户达几千万。《欧洲信息空间》计划是欧共体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预计5年内完成,约耗资1500亿欧洲货币单位(折合1950亿美元)。从1994年4月起,欧洲十几家重要的电气公司,在欧洲大陆开展“异步传输”技术试验,尝试向家庭提供交互式服务和电视点播服务等。

日本则雄心勃勃地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入95万亿日元(折合9200亿美元),建立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其建设中的“信息流通新基干网”、“曼陀罗计划”都是攀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台阶。“南锥体”的“南部联盟”光缆工程,也在为其信息化奠定基矗我国在加大各种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已经提出了《中国高速信息网计划》,并且更进一步提出“两步走”的战略方案,规划在25年内建成国家高速信息网。“金系列工程”,可谓是其前奏曲。

这一切,说明我们已经接近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这个时代属于信息社会的一 个阶段,具有信息社会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创造与利用能力是一种实力,而且是最重要的实力;信息产业及其从业人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必将居第一位的位置。

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还将具有自己的特征,那就是信息设施将统筹安排,信息的共享将带有全局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实力的增长将飞跃式发展,文化生活和文化交流将进入新的层次,人类的大同化进程将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从人类的物质生产社会化,到信息生产社会化,私有制将进一步失去其存在的基矗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技术基础,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他的话表现了现代社会中材料、能源和信息三足鼎立,信息完全应该同其它两足相提并论。实际上,后来的社会发展显示了信息还不是与物质和能量“三分天下”,而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信息的操作可以指挥物质和能量的流转。现代社会中,大量物质和能量的耗费,原本是为了交流信息(如会议),却因为社会没有对信息流通作统筹安排,因而付出了代价。有了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大量节约物质和能量的耗费。于是,我们就需要去适应一 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网上购物代替部分现场购物;依据企业的信息流程,而不单是能流和物流,重新设计企业的结构。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由此引发的变化将发生在全社会每一个子系统中。对教育来说,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变教育的技术基矗。

二、技术基础的空化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我们首先来看建立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础之上的两个试验性技术,从中即可窥见教育的迷人未来。

首先,是远程教学系统。这是一种类似电视会议的系统。其概念的核心,是打破了师生聚首一堂面对面的传统讲课方式。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可以不在同一地点,他们都面对终端,教学过程便平添了几分灵活性。教师方面,可以选择优秀教师,也可以是几位教师或与有关专家协同授课。学生方面,允许学生之间更多地交流、合作,也为学生发挥主动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终端方面,其所连接的所有资源,都可以随时调入“课堂”,如参观博物馆,做模拟试验。

原先的“一人讲、众人听”,不久的将来或许可以变为“多方灵活对话”。从这个系统中得益最多的,也许是边远地区教育、语言教学。

其次,是虚拟现实技术。这是一种在原理上类似眼镜或助听器的技术。其概念的核心是在感觉对象与感觉之间,以电子信息装置取代原有的信息渠道,使感觉获得新的灵活性,借助特殊的终端,师生们不仅可以“神游”异时异地的现实场景,而且可以“神游”计算机构造出来的虚幻的世界。他们虽然人在教室,却仿佛置身于譬如原始森林、星际太空或一块手表之中。在那里,学生们可以拨开草丛,观察一只蟋蟀;可以选择航程,是登月还是拜访火星;可以在电子手表的电路中当一次门卫,看看错误的操作会带来什么麻烦。这些听似科幻小说般的描述,都已经具备了实现它们的技术基矗信息高速公路将提供大量的可能性,等待人们去开发。譬如,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建立虚拟学校。这是一所没有校园、没有教室的网上学校,师生们都在各自的家里,学生的入学、听课、考试、毕业和管理都在网上进行。网上学校就象现在的函授学校,只不过教材、作业、考卷等都依赖信息高速公路,进行高速、灵活甚至即时地传输。它不但更象真正的学校,而且比真正的学校更具神奇的魅力。再譬如,在高等教育层次中,可以进行“人才订做试验”,即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给学生一种逐渐接近工作环境的教育,甚至在网上将教育环境延伸到用人单位,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的平滑过渡。信息高速公路完全有能力,将上述试验变为大规模的、真正的人才生产。因为在这一切情况中,扮演主角的都是信息。主要的工作已经由信息基础设施完成,余下的只是利用它们进行充分的创造。

从人才生产的角度而不是教育试验的角度来看技术基础的变化,我们将发现它更深的含意。

物质生产和人才生产具有相关性和平行性。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中的劳动手段,特别是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又是主导方面,对生产方式的变更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教育手段,特别是其中的技术手段,也是教育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也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过去的教育技术手段主流是纸加笔、书加本。特别是书籍,它是信息大众化传播的典型手段。在信息传播手段的革命中,能够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比的,只有以纸张和印刷术为基础的书籍,它的低成本大规模印刷,使知识得以在普通百姓中传播,使受教育不再是皇家贵族子弟的特权,但是,书籍的生产周期过长,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知识生产的节奏;书籍的资源耗费太大,已经使地球感到负担加重;以书籍为中心的笔、纸、本式的手工信息操作,已经不适应时代对加速培养人才的要求。

与书籍相比,信息高速公路给信息传播手段和教育的技术手段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电子书籍将成为未来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节约纸张和排版、印刷与发行等劳动的同时,还极大地方便了检索、保存和管理。教育信息可以灵活地重组,高效率地传输和处理,大范围共享,并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其中每一项都意味着由神奇的可能性构成一个巨大宝藏。

例如教育信息重组,它意味着教材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需而异。这样的教材,将主要是屏幕上的电子教材。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教材还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新教材的周期将大大缩短;教材的种类将极大地丰富和多样化;靠机器翻译的帮助,优秀教材将可以在不同语言的国家同步使用;将来的教材不仅包含文字,而且可以播放声音或录像;教材与程序之间的区别将会逐渐消失,未来教材包含许多“菜单”,供师生选择;学习进度、难易程度可以视情况调整,练习、检查和实验可以与教学相互融合。教育信息的丰富、形象、生动、灵活,将节约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以提高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将更容易地变为现实。

以上分析表明,教育技术手段的变化,会引起教育方式的变化,给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从讲课方式,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练习、检查和参与实践的方式,直到教材的形成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未来的教育都可以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这一切可能性综合起来,形成未来图景中最为明亮耀眼的核心,就是因人施教从根本上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三、因人施教可能吗

就大规模正规教育而言,因人施教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在将来则完全可能。

因人施教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施加不同的教育。教育是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宏观的、完整的教育整体,也可以是在整体制约下的一次微观教育活动。这里的教育,主要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在因人施教的教育理想中,教育要达成两个有机结合。

第一,教育要与每个学生的教育经历相结合。学生的程度、兴趣和志向,是在教育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体特征,逐渐形成属于他自己的结构,如知识结构、心理结构。这种主体特征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大,其差异也越大。新的知识、新的修养因素,要通过各不相同的主体结构认同、整合,才能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主体特征是内因,教育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与每个学生的教育经历相结合。第二,教育要与个别化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教学情境是学生状态、教师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气氛、教学环境的综合。影响它的有长期因素,如学生的主体特征,亦有大量的临时因素,如师生情绪、沟通情况、共鸣程度,等等。具体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学情境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必须与个别化的教学情境相结合。

这样的因人施教,应该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或同一学生处于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施以内容不同的教育。所谓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更适于某个具体的学生和某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教育。

由于上述含意,因人施教具有独特的特征。它是一种精雕细琢的教育,是一 种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高效率的教育,是一种本性上更加成功的教育。这种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主导学习的进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主导或中心变为辅导或助学。这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导自己学习的进程,应该与学生主体特征的强弱相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主体特征逐渐增强,对发挥主动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促使学生加强自主探索。尽管主动探索的要求是与学生主体特征的强弱相联系的,但这种教育在本性上就是面向学生主动性的。

过去的教育并不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去实现因人施教。虽然一些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创造条件,个别地接近因人施教的理想,但对大规模正规教育来说,因人施教只是理想而已。这是因为,过去正规教育的核心是批量化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学生成批地进行教育,它要求许多“同一”。一批学生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保持同一进度,参加同一检查,人才取同一规格进行衡量……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概念,如课堂、课节、教材、考试、教师、学校等等,都是它的基本概念。批量化教育以书本为核心,黑板是书本的变形,以音像为主的电化教育手段也是书本的变形,通过书本批量化地传播信息。由于批量化教育的本性是求同,因而与因人施教有本质的不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过去的因人施教只能是个别的。

与批量化教育相对的,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因人施教。它第一次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手段上获得了现实的可能性。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高效率将解放学生的主动性,多媒体和交互性将加速教学进程,信息共享将促进教育的优化。由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基础性的、强大而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使教学内容、教材(如果保留这个概念)、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参观、实验)以及考试(如果保留这个概念)都可以因人、因语而异。之所以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施加不同的教育,是因为教育资源、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一切教育要素,都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重组,形成具体的、“临时的”但又是完整的教育。

信息高速公路即将成为现实。但是,即使它已经成为现实,上述一切可能性仍需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是因为,科技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子系统,科技给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只是有了实现新的可能性的基矗开发种种可能性,将其中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信息高速公路给教育带来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穿上信息高速公路这只“新鞋”,仍走批量化教育的路。这样做,许多教育问题(如教育的周期延长、教育滞后、教改问题)可能会有临时的缓解,但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另一类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走个性化教育的新路。这样做,将引起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甚至整个教育体系发生根本的变化,将把教育引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信息高速公路冲击教育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接受挑战。如何变更教育的技术手段,将决定教育走哪条路。

一旦大变化时期基本结束,再想从一条道上转到另一条道上,将十分困难。因此,教育的发展面临一个机遇,这需要我们很好把握。信息高速公路给教育带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遇。 参考资息

回答2:

信息高速公路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始作俑者是美国。其概念是1992年2月美国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即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4000亿美元,以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作为美国发展政策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倡议者认为,它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影响。而将NII寓意于信息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联想到本世纪前期欧美国家兴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振兴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和战略意义。
建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既有赖于全球信息技术的微电子、光电子、声像、计算机、通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进展,也有赖于各国政府根据各国国情所作的决策。美国是在已具规模的有线电视网(家庭电视机通过率达98%)、电信网(电话普及率93%)、计算机网(联网率50%)的基础上提出的,构想以光纤干线为主、辅以微波和同轴电缆分配系统组建高速、宽带综合信息而使网络,最终过渡到光纤直接到户。由于网络具有双向传输能力,因而全网络运行的广播、电视、电话、传真、数据等信息都具备开发交互式业务的功能。

世间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目标是:(1)在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进行计算机信息交换。(2)通过药品的通信销售和X光照片图像的传送,提高以医疗诊断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水平。(3)使在第一线的研究人员的讲演和学校里的授课发展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4)广泛提供地震,火灾等的灾害信息。(5)实现电子出版,电子图书馆,家庭影院,在家购物等。(6)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增强国际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信息高速公路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1)信息高速通道。这是一个能覆盖全国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辅以微波和卫星通信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

(2)信息资源。把众多的公用的、未用数据、图像库连接起来,通过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资料,影视,书籍,报刊等信息服务。

(3)信息处理与控制。主要是指通信网路上的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高性能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对信息在输入/输出,传输,存储,交换过程中的处理和控制。

(4)信息服务对象。使用多媒体经济,智能经济和各种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相互通信,可以通过通信终端享受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各自的需求。

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关键技术有:(1)通信网技术;(2)光纤通信网(SDH)及异步转移模式交换技术;(3)信息通用接入网技术;(4)数据库和信息处理技术;(5)移动通信及卫星通信,数字微波技术;(6)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和接口技术;(7)图像库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8)多媒体技术。

信息高速公路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美国预计,到2007年即美国建成信息高速公路之际,国民生产总值将因信息高速公路建成而增加3210亿美元;实现家庭办公等将减少铁路公路和航运的工作量的40%,也相应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光是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每年减少1800万吨,通过远距教学和医疗诊断,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0%~40%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基础仍较薄弱。就三大网络而言,目前全国的电话普及率仅为2%~3%(个别发达地区已达30%~50%)。2000年可望达到8%左右;有线电视网入户率约10%(大中城市已达30%~50%);计算机的家庭普及率低联网率更低。若以2020年为目标,要像美国那样投入2000亿美元(约相当于8~10个三峡工程)以上的资金建设NII,技术与经济、国力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等方面都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有待于国家决策。为此,国家在“863”高技术计划中已开始研究我国信息高速公路,以不失进机地制定全国性规划。

回答3:

信息高速公路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其速度之快,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高1万倍;其容量之人,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此外,信息来源、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

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是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采用支线光纤和多媒体终端,用交互方式传输数据、电视、话音、图像等多种形式信息的千兆比特的高速数据网。

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面是用光纤铺成的。光纤的频带特别宽,这就使得光纤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特别大。一根细如发丝的光纤能够同时传送500个电视频道的图像信号。或者50万路电话的语音信号。一根光纤丝的信息容量,可以顶得上几千根金属导线。此外,光纤的拉干扰能力特别强,信号通过时的衰减特别小。

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利用数字化大容量的光纤通汛网络,在政府机构、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以至普通家庭之间建成计算机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方式,加快科技交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享受影视娱乐、遥控医疗,实施远程教育,举行视频会议,实现网上购物等

回答4:

什么是信息

人们到处在谈论信息,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信息这个词汇。我们听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我们正在迈向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将要迎接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

那么什么是信息?�

广义的说,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都有信息。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

不过,人们一般说到的信息多指信息的交流。信息本来就是可以交流的,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没有用处了。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文章来源:《世界科普画廊》

第一节 什么是信息

大众传播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是传播者对社会信息所作的有目的的选择性的抽样,也是受众对抽样传播所作合目的性、选择性的抽样。这样的信息既具有一般信息所固有的特征,又具有大众传播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研究和揭示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是为了正确地指导和组织大众传播活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六点:

1、新闻性

大众媒介中的信息具有新闻性,因为信息传播就是告诉人们不知道的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日本信息学者日比野省三(1988)说过:“信息量与其本身的概率成反比,与意外性和新颖性成正比。……新闻就是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这当然是信息。重大新闻可以说为信息量大。‘狗咬了人’这种事谁都认为是不足为奇的。给大家讲述世人皆知的事情自然算不上新闻。相反,‘人咬了狗’这种事是不符合普通常识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这种信息就成了重大新闻,信息量也就增大了。”可见,信息量是讯息出现概率的单调递增函数。大众媒介中未知性、意外性、新颖性的信息,它所具有的信息量越大,新闻性也越强。

2、娱悦性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消遣娱悦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正呈日益上升趋势。它适应了世界各国工作时间日益缩短、闲暇时间日益增长后对娱乐性信息的需求。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论》(1967)一书中早就看到,大众传播中“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娱乐的功能。”其实,在人类最原始的传播形式——神话、传说、史诗、寓言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众多的消遣娱悦性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娱悦性将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一个越来越鲜明的特征。新闻媒介也正日益成为新闻与娱乐的媒介。

3、知识性

信息社会也是知识社会,信息爆炸也意味着知识的增长。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传继文化遗产,介绍最新科技,历来是大众媒介的主要任务。但是,不同的媒介在呈现信息的知识性特点时,它们是各有特色的:书籍主要记载已经构成的知识,杂志主要刊登正在形成的知识,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主要传播萌芽时期的知识和当前最为适用的或受众还不知道的知识。可以肯定,当代人知识仓库中的许多知识,主要不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而是来源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今后,大众媒介信息的知识性,也只会增强不会削弱。

4、价值性

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否则,它就没有加工、传播、存贮、再创的必要。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不取决于传播者和传播媒介,而取决于受众,取决于信息对受众有用的程度和对受众接受目的投合的程度。信息价值的大小与对受众有用和投合的程度成正比。一般认为,信息价值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理论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宗教价值。这种价值体系,基本反映了大众媒介的信息价值的实际。

5、真实性

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是指按照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作真正客观、准确的描述和反映,而不能凭人们的主观臆想和推断作夸大、缩小和虚假的信息传播。当事物运动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时,大众媒介则应从不同角度、层面和以不同视野、方式对事物运动的全过程作准确、客观的动态描述,使受众对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本质的认识。因为,不真实的虚假的信息会导致受众对外在变化作出错误的反应,造成决策失误。

6、时效性

这是指信息从大众媒介发出到受众接收、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随着大众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时效性有增无减的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满足,信息传播与接收将会越来越快。在时间面前,信息是易碎品。即使是十分真实的、很有价值的信息,一旦失去了时效,它就会变成无人问津的东西。大众媒介中的昨日消息、上午新闻,正迅速地被刚刚发生的、正在发生的甚至即将发生的信息所取代。人们对时效性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它的意义不仅限于技术革命、产业发展,信息化正逐步上升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

信息化: 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日益密切,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工业化的过程一样,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回答5: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连接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能提供电话、数据、图象等综合业务的交互式宽带网络。它是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和个人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如将以光纤为主的传输通信网络比作“路”的话,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各种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