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希特勒还会有二战吗?

2024-12-27 10:56: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既然有这说法,足见人们早已将二战爆发罪魁祸首的帽子扣给了希特勒。

但历史的责任都是他一个人的吗?

这未必有点太高估他的能力了吧。

也有点太牵强了。

那么我们有必要来纵观二战前的一系列情况:

当一战结束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巴黎和会召开,《凡尔赛和约》签定,英法控制的国联成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到1929——1933发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此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日却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世界大战欧亚策源地相继形成。共产国际和亚非人民展开了反法斗争。

在西班牙内乱时,法西斯得势。

不久,德意日法西斯结盟,从此,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扩军备战,肆意扩大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日军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倾其全国兵力大举侵华,割占东三省,妄图灭亡中国。

在世界的另一边,希特勒也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占领莱茵区和奥地利,割占苏台德地区,分裂捷克斯洛伐克,阴谋慕尼黑会议,与苏联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终于如愿以偿。

1939年9月1日,德军越过边境,侵入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全面爆发。

纵观全局,再联系一些细节,我们不难归纳出以下六点爆发的原因:

一、 根源: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这场由资本主义大国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到处是一片萧条,银行倒闭,工商业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民收入减少,濒于破产。各地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这时,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各国间矛盾和摩擦尖锐。

为了尽快摆脱困境。美国罗斯福上台,大刀阔斧的对经济各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而德国日本却走上了法西斯的歧途,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以转嫁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危机。

世界大战欧亚策源地形成。

二、一战后处理的不公平和不彻底。

众所周知,由萨拉热窝事件而引发的一战以协约国得胜而告终。与同盟国签订了一串不平等的条约,有成立了国际联盟,还签定了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十四条和平纲领〉,形成了战后凡尔赛体系。尽管有了这么一堆体条约,但仍有众多的问题(诸如:民族归宿问题,国家独立问题和战败国处理问题等)没有实质性解决,为和平埋下了定时炸弹。

不然希特勒怎么这么容易撕碎条约,大幅度扩军备战而大国却无动于衷呢?

三、 法西斯的直接作用。

德国撕毁条约,扩军备战,参与西班牙内战,占领莱因区和奥地利,攻占苏台德地区,又分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并最终入侵波兰,法国。。。。。。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欧洲。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几乎参与了德国的多数行动。

日本疯狂侵略,发动九一八,华北,七七,八一三事变,侵占东三省,并大举侵华。

这不得不提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战犯和战争狂人。他们分别都是各自法西斯政权的领导者,直接参与了大多数侵略行动。

四、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也是安抚政策。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其目的也不言而喻。将法西斯这潭祸水引向社会主义的苏联,鹬蚌相争,可让他们鱼翁得利。这样他们作出一系列奇怪的行动也不见得怪了,对他们说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卒保师。倒也心安理得。殊不知,牺牲的却是弱国的土地和人民。

绥靖政策由来已久,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开进英法美及联国呢?德国迫害犹太人,关进集中营,大肆杀。英法美呢?眼睁睁地看着生命的消失,在一边感叹犹太人太悲惨了。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惨无人道,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狂轰滥炸,施放气。英法控制国联舆论压力,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却又仍旧将石油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意大利,并且允许它使用苏伊士运河而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事实上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日本在亚洲的中国,全面入侵,残害人民。英法美呢?还不是为竭力保住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面对法西斯日益嚣张的势。处处让步一时太平并尽可能让法西斯攻击苏联,可耻,可耻。在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发展到了顶峰。英法德意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以换取希特勒一句如同放屁的话——这是我最后的要求。张伯伦回国后举棋不定到处嚷嚷,声称所谓自己为英国,乃主欧洲带来了和平,殊不知,希特勒已把它当猴要了。德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竟没有派一兵一卒参战,仍放纵德国人横行,也怪不得希特勒吃惊地暗喜了。这被人们形容为“静止战”。

五、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

首先希特勒向来讨厌布尔什维克主义,他曾说:“我宁愿向德国佬交枪,也不愿给布尔什维克分子一粒子弹”。这或许是他在欧洲诸如法国实行宽待的政策,而在苏联却大肆屠杀,实行焦士政策的原因。及后期溃败时对苏联顽强抵抗而对盟军却放之千里而(二战时苏联死亡2000万人,而沦法国才能100万人,盟军总计也不足500万)。

其次,英法美向来敌视苏联。

绥靖政策目的如此。就在战争爆发前,苏联想找英法协商,对付德国,建立同盟。英法故意拖延时间,在会上,又表现不积极,拒绝同盟互助,宁愿牺牲弱小国家甚至自己的利益,也要纵容法西斯攻击苏联。

这或许也怪不得苏联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与德国议和,这下中希特勒的下怀,爽气得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到头来,英法反而差点儿亡国,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六、 苏联的暂时妥协

向来作为强硬典型的苏联在与英法同盟无望的背景下,只好与法西斯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换取时间来进行战前准备。(英法当时并不热中与苏联合作)

有人会问:当年苏联与英法同盟失败,苏联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战时准备尚未完成,与装备精良的德军孤军奋战,几乎毫无胜算。如此,倒不如暂时妥协。

但是殊不知,苏联的妥协恰恰随了德国的心愿,了却了希特勒的心头大患,避免了德军进入两头迎敌的局面,给了希特勒闪电灭亡法英的机会。

后来,当德国入侵波兰时,苏联竟也出兵波兰,抢占大片土地,与德国私自划定界线,出卖了波兰人民的利益。苏联又接着向芬兰等中欧国家提出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出兵占领,虽是为了防止德国,但实不为正义之举。真为其可惜。

而且,当苏联出兵波兰后,俘获25万波兰军人。后来三国联盟成立后,释放了23万波兰士兵,有2万多下落不明,其中1万是军官。

1943年4月,德国宣布在俄国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发现埋葬波兰军人的万人冢,苏联指德国栽赃、诽谤。究竟是苏联还是德国屠杀了这些波兰人,成了悬案,直到1990年,苏联才承认这批军官是被苏内务部杀害的。

这些事实给波兰抵抗法西斯的武装的确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些都是苏联妥协却又防范的表现,大大地助长了德国侵略的气焰,但最终德国还是入侵了苏联,战火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落到了苏联人民头上。

综合以上多重原因,二战才得以爆发。所以,由此可见,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仍会爆发,或许只是时机和时间问题。希特勒仅是推动二战的助推器。

——————而以上六大原因才是发动机。

回答2:

也许会有,没有这个希特勒还会有下个希特勒,你说对吗?人的发展是离不开有些必然的,就算它是不好的,但是他也促进了进步,也推动了很多,不是吗?

回答3:

会的~~ 发展的必然结果 希特勒是必然事件中的偶然人。

回答4:

依然会.当时德国的形势决定的.德国想从一战后的压迫中走、出来啊.

回答5:

历史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
希特勒不过是利用历史潮流,主动站在风口浪尖上罢了。即使他不站出来,一定有别人站出来。
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不可调合的矛盾纠纷已经到了爆发战争的程度,以武力解决矛盾已不可避免,各利益集团的打仗代表人顺势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