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和洛阳,都是13朝古都。
在西安定都的朝代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在洛阳定都的朝代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1、夏朝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2、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3、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
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
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4、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
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5、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初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对外则开拓了东并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的辽阔疆域 ,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拓展对外交往,并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覆灭。
6、新莽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
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
7、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东
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又起董卓之乱,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8、曹魏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9、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 ,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 定都于洛阳。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
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10、前赵
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
公元319年赵国分裂为二赵:关中的刘氏“赵帝”和关东的石氏“赵王”两个独立政权。史家为加以区分,将关中的刘氏赵国连同刘渊所建的汉国,即将稍前的(屠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而将随后的石姓赵国称为后赵。
304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
308年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09年迁都平阳。310年病卒。长子刘和即位,后庶弟刘聪弑篡。316年晋愍帝降汉,西晋亡。
318年七月,刘聪(汉昭武帝)死,其太子刘粲继立,八月靳准发动平阳政变杀粲。镇守长安的汉中山王刘曜发兵攻靳准。
十月刘曜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前赵)。
之后石勒反刘而自称赵王(后赵),前赵丧失东土,赵帝刘曜独存西境。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
由于刘曜在关中地区对各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加上治国无方,一味征战,国势日颓,石勒则控制了河北广大地区。公元328年,二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
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弃长安而奔于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赵亡。前赵5主15年,后赵2主11年。一说汉赵传3世5主,凡二十六年。
11、前秦
前秦(公元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氐族将领苻洪在石虎去世后投降东晋,在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人毒死。公元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东晋断绝。
东晋屡次派褚裒、殷浩、桓温等率军伐之,苻健都成功抵御,国势渐固。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
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由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
当时前燕混乱,公元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
370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371年,灭仇池氐杨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公元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
东北、西域各国都遣使和前秦建立关系,只有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他对峙,当时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都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
盛时疆域东起朝鲜,西抵葱岭,南并川蜀,北逾阴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
12、后秦
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
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
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国号秦,史称后秦。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
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后凉,得鸠摩罗什。是年,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经。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国内曾归降的多族势力趁机反叛,乘丧发兵。同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克许昌,收复洛阳。后秦宗室皇弟为夺位反叛,被姚泓消灭。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后秦覆灭。
13、西魏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
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公元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
公元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公元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
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
14、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15、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16、隋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 ,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覆灭,国祚38年。
17、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后世公认的中国强盛朝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705年,神龙革命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渐振。唐末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18、武周
周朝(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23年。
如果从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代高宗执政算起,至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时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达四十五年之久。是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太后废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嗣圣元年为光宅元年,改东都为神都,由太后临朝改制。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 [1] 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
19、后梁
后梁(907~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实行两京制,东都开封(今河南开封),西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20、后唐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21、后晋
后晋(公元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后迁都南京(今河南省开封)。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
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
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城
中国古都最多的城市是西安。
西安,古名长安, 陕西省的省会,中国首批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古都之首,与 罗马、雅典、 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位于陕西 关中平原的 渭河南岸。背依 秦岭,面向秦川。
西安,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的唯一起点和终点。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亦有17朝之说),历经2000余年。在中国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1982年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202年, 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 汉城)建立西汉王朝。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改都城长安为“ 常安”。明 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代称之的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西安是历史古都,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 周至唐,先后称之为周、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历时近1100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李自成都在这里建立过政权。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 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 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陕西、 四川行省、行中书省;后改为 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明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
众多著名的 历史人物和事件在这里活跃和发生, 秦皇汉武,隋文唐宗,白起王翦、 张良萧何、韩信班超、卫青去病、擒虎万岁、 李靖仁贵;秦扫 六合、汉击匈奴、柱国执政、 玄武之变、贞观之治、 武曌女皇、开元盛世、 西安事变……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化的沉积非常厚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概括为关中十大怪。源于 西安碑林中一块清代碑石的关中八景,又称 长安八景,纪录了八处 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
中国十大古都:西安(长安),西周、西汉、北周、隋唐都城,统治长达750年。北京,中国金的中都、元的大都、明清的京师,统治中国长达800年。开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都城。杭州,吴越、南宋都城。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都城。其它古都,有将杭州、银川、广州,郑州、咸阳、大同列入的,还有将沈阳、朝阳等列入的。南京,东吴、东晋、刘宋、南齐、梁、陈、南唐、明都城。是汉族三次复兴的大本营。洛阳,东周、东汉、西晋、北魏、后唐的都城。
当然是西安啊,十三朝古都,应该也有上千年了吧,其他古都象北京,洛阳,南京什么的,朝代都没有西安久远
洛阳,13朝古都,考古发现实际上是15朝。九朝古都是乾隆皇帝封的封号,在古代9为最大,数量最多。只是后人误把最大的9。当成12345的9了。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