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蛮.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
在我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闰年闰月是怎么来的?
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365天6小时为了方便.平年365天所以为了补时间的差异.每隔4年有闰年.闰年366天.闰年的2月29天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农历平年为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
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
中国农历,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成为农历的纪年,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中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