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拜寿》一个简单的故事,说真的没有多少悬念,开了头便看见了尾。可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让人看见了人性的美好,青春的绚烂。导演想表达的不是该剧的曲辞更优,而是该剧短短几幕的篇幅内,不但矛盾冲突激烈,高潮迭起,更是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
那个潇洒正义的白衣书生邹应龙,那个秀雅恬淡的三小姐杨三春;那个重情重义的丫环翠云,那个眼神清彻的邹士龙。青春在他们身上怎么就那样的美好啊!
一部二十年前的老电影里包含着一群平均年龄十八岁少女全部的热情与真挚。她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了越剧领域的翘楚,表现出更多更成熟的演技,但是让人难忘的永远是这部《五女拜寿》。
从这里,我看到原来女子塑造的小生形象更加清俊灵秀,好像也暗合了阴阳相合的人间规律。女小生本是旧时封建思想的产物,却成了越剧舞台上最好的风景。
剧中杨继康在风雪交加中曾有一句唱词:“天寒地冻冻不死落难人,我心中尚有一点暖火温”。所谓信仰,就是心里那一点点在黑暗寒冷中支持你走下去的暖火温。
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盛世既多,黑暗时代也多。但中国人道德的传承却从来不成中断过。要是没有那一点点暖火温,中国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不会有杨继盛,不会有文天祥,也不会有那么多普普通通善良的老百姓。我想,即使越来越少人会看戏,现在,将来,那一点点暖火温总会在一些中国人的心里温热,传承下去。
《五女拜寿》是一部戏曲电影。导演通过借助讲述杨家夫妇和其5个女儿、女婿的遭遇表达出人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故事最后贫贱不能移的三女儿一家和翠云的境况都好转,而那几个富贵且淫的生活大不如从前。
故事一开始,杨家夫妇办寿,5个女儿和夫婿相继回来拜寿,除了三女儿和三女婿空手前来,其他女儿都嫁予门当户对的丈夫并送与父母奇珍异宝。二女儿看不惯贫穷的二女儿一家,招惹三女儿,母亲本就不喜三女儿,又听信二女儿的谗言,一怒之下赶二女儿出府。
但紧接的是杨氏夫妇被抄家,只能投靠几个女儿。可得知消息的四个女儿和女婿纷纷离去。最后还是由不忘养育之恩的三女儿把他们接回家奉养。后三女婿高中状元并为杨家洗清了冤屈。
《五女拜寿》里的演员演技精湛,不多几个镜头就生动地塑造了各自鲜明的形象。凡看过此片的人,对于三女儿、三女婿和丫鬟翠云的正直不屈、大方得体的形象应该都很记忆深刻。
三女婿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予理睬。从他赞许的这句“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可了解其人的骨气与气节。
而反面角色如二女儿,在对待三女儿时的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就很令人讨厌了。二女儿在父母居高位时口口声声请求父母搬往自己家,可在得知父母陷入危难之中时走得最快的却也是她。可见其人品。
《五女拜寿》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越剧,导演想通过这个剧鞭笞势利小人,歌颂人间真情。
《五女拜寿》是越剧剧目,1982年由顾锡东编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立团剧目。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拍摄为电影,由张骏声执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 。
在这部戏中的演员,虽然没有哪个余音绕梁,但每个都把角色表现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台上哪个可爱,哪个可恨,哪个看了让人同情,哪个看了让人谩骂,历历在目!没有主角,没有配色,这是一个整体的杰作!
贫寒的三春夫妇,也许是《五女拜寿》里,最让人感觉神清气朗的存在。邹应龙掷地有声的回答,渗透着人们对气节的深深期许。借着小丫头翠云的口,顾锡东说,一个人,应该学问好,骨气好,心肠好。这是世事沧桑颠扑不破的,做人的大智慧。人生不会总是那样明媚无忧,要经历风雨,才会看到生活,真正的颜色。
该剧讲述的是尚书杨继康做寿,五个女儿女婿前来祝寿,因养女三春及婿邹应龙贫贱,杨夫人不悦赶出府去。后杨因得罪严嵩革职,诸女皆不能依靠,唯三春将其收留。后邹中状元,扳倒严嵩,杨沉冤得雪,诸女又来拜寿。一番沉浮,杨夫人方知人间冷暖。
总体而言,我听过的越剧非常少,基本上都是一些妇孺皆知的名段。如《梁祝》自不待言,还有《沙漠王子》,《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等等。各段之中各有名句,如《梁祝》中“十八相送”最后祝英台那句“梁兄你花轿早来抬”,一唱三顿,含羞欲诉,直教人听得心酥体软。
最好的就是在她夫君回来的时候,她急忙的移过来火盆,放在丈夫脚下,倾诉思念之苦后,说不得功名不要紧,夫妻相守过光阴,这两句说的多好,情深意切,所爱的便是眼前这个人,不在乎其他任何身外之物。
还有大女儿,说来是不漂亮的,可是觉得她的脸上自有一种悲凄之情,因此在为了爹娘求告的时候,观众也真的要忍不住泪眼盈盈。
《沙漠王子》中“自己的命儿自己算”,言凄辞苦,犹如刀枪摧肝肠,不由得听者不动容。《孔雀东南飞》中“春日丽”,曲辞俱佳,婉转明媚。《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堪与小说原著媲美的佳句。不过,我还是认为《五女拜寿》基本是越剧中的神作。
这部剧我听过,是个比较有寓意的越剧,曾经获得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导演通过杨家兴衰荣辱的变迁,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多种复杂的爱恨情仇,似缓实急又多姿多彩的故事细节,歌颂了人间真情、鞭挞了虚伪与势利小人,弘扬出满满的正能量,教导人心向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越剧。
这部剧的情节设计上真的几近完美,六十寿诞之际,众女儿、女婿奉厚礼进京拜寿,将几个女儿的“百人百态”演绎得淋漓。每一个都看似美丽大方,谦逊有礼,但实则脾气性情各异。
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二女儿和三女儿,两人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三女儿婚后贫寒却心地善良,胸怀大志。拜寿时一家人欢聚一堂时却颇受冷遇。二女儿有权有势却仗势欺人,喜欢攀高踩低,拒养老人。老人辗转数个女儿抚养,最终归二女儿赡养。
其他女儿虽也个性鲜明,但没有这两个女儿之间对比鲜明。关于孝道,古语有一句话:“一对父母可以含辛茹苦抚养6个子女,但6个子女长大却未必能抚养一对父母”,我认为是对这家人生活状态的最好概括。人立天地间,百善孝为先,我想导演通过这个剧最想要表达出来的就是注重孝道。
《五女拜寿》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越剧,导演想通过这个剧鞭笞势利小人,歌颂人间真情。
戏里六个女儿,每一个都是美丽大方不可方物的,那样的眼波流转,那样的莲步轻移,那样华丽的唱腔,还有就是那样不可重来无可取代的青春面容.最喜欢三女儿,一招一式,大气自然,恬淡自如,非常有大家闺秀的样子,受辱的时候也是气定神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觉。
最是好的就是在她夫君回来的时候,她急忙的移过来火盆,放在丈夫脚下,倾诉思念之苦后,说不得功名不要紧,夫妻相守过光阴,这两句说的多好,情深意切,所爱的便是眼前这个人,不在乎其他任何身外之物。
还有大女儿,说来是不漂亮的,可是觉得她的脸上自有一种悲凄之情,因此在为了爹娘求告的时候,观众也真的要忍不住泪眼盈盈。
两个小女儿初长成,风流之态半隐半露,二女儿是个势利的人,个人认为演的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一双杏眼,抢了不少风头的,话语未启,但是心情已出,不得不说的是翠云,何赛飞年轻的时候真是美,眉目,脸庞,无一不美,且自带一丝娇羞,便是演丫鬟,也依旧有高贵的气质。
服装道具十分精美,首先是衣服的颜色搭配的很舒服,对对夫妻出场的时候,双方的衣饰都很搭配,也算是当年的情侣装吧。还有一些小细节方面,也是做足了功夫。夏莲和二女婿都带着苏州口音,一声哭得来,一听就是苏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