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过程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每个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规模。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
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如果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特点:
1、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还在市场中的厂商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还在市场中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3、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还在市场中的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
扩展资料: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
2、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状况取决于均衡价格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关系。若价格大于短期平均成本,即P>SAC,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若价格小于短期平均成本,即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答案很长的。可以参考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里面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图解。
答案简略如下: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
要素的调整表现为两个方面:
单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单一厂商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结合教材199页图6-10来说
明)
v1、短期内因为生产规模不能变动,厂商只能根据MR=SMC原则,
在既有的生产规模SAC1与SMC1所表示的曲线下将均衡点选择在
E1上,最佳产量点选择在Q1上;
v2、在长期条件下,因为生产规模可以变动,厂商便根据MR
=LMC原则,努力调整并最终找到由SAC2与SMC2曲线所表示的
最优生产规模,厂商在最优生产规模下将将均衡点选择在E2上,
最佳产量点选择在Q2上;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以图6-11为例)
v1、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P1时,短期内生产规模由
SMC1与SAC1所代表。厂商无法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厂商根据
MR=SMC原则将均衡点选择在E1上,选择产量点Q1,厂商获得盈
利最大化。
v2、厂商在产量点Q1获得盈利最大化后,竞争者便纷纷加入,市
场供大于求,价格由P1降为P3,此时因为是长期条件,厂商可以
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根据MR=LMC原则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3
上,只能选择产量点Q3,这时,厂商陷入亏损,部分厂商随即撤
出这一领域;
v3、部分厂商随即撤出这一领域后,市场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
求,价格由P1升为P2,此时因为是长期条件,厂商可以变动全部
的生产要素,厂商根据MR =LMC原则将均衡点选择在E2上,选
择产量点Q2,此时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有亏损,厂商在Q2点不
再动荡,不再调整产量,从而实现长期均衡。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E2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厂商的
长期均衡点E2,LAC曲线达最低点,相应的LMC曲线经过该点;厂商的需求
曲线与LAC曲线相切于该点;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2曲线相切于该点,相
应的SMC2曲线经过该点。总之,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
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
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最后,我们得到的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为:
LMC=MR=SMC=LAC=SAC
v在理解长期均衡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v1、长期均衡点E就是收支相等点。这时,成本与收益相等。厂商所能获得的
只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
v2、长期均衡点就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点,即MR=AR=P。也就是这两
曲线相交时,平均成本一定处于最低点。这也就说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
以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也就是经济效率最高。
希望能让你满意
市场攻击与需求决定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各厂商根据时常信号调整厂房、规模、设备;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亏损企业退出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位均衡时,如该价格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厂商数量不再变化。
特点:(1)在价格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成本。
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