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

2024-12-26 07:07: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回答2:

古代——奴隶,封建
中国史: 近代——半封建半殖民
现代——社会主义
近代——资本主义
世界史: 社会主义
现代 资本主义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1.原始人群阶段
①最早:云南元谋人 170万年前
②其次:陕西兰田人 80万年前
③典型:北京人 70~2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921年裴文中
制造与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
使用天然火——增强了抵御大自然的能力,改善了自身体质
群居生活(穴居)
2.氏族公社阶段
①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a.最早代表:山顶洞人 1.8万年前
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相同
掌握磨制,钻孔,缝纫技术
人工取火
以血统关系组成(固定集团,氏族公社,共同生活,母系)
b.繁荣期代表:
长江流域:河姆渡氏族(六,七千年前)
制造工具材质种类多
原始农业——水稻
原始畜牧业——狗,猪
筑居定居
黄河流域:半坡氏族(五,六千年前)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
弓箭发明与使用
原始农业——粟,蔬菜
原始畜牧业——猪,狗,牛,羊,鸡
原始手工业——彩陶
原始文字的起源
筑居定居
②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代表:山东大汶口中晚期(四,五千年前)
特点: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③黄帝和尧舜的传说
黄帝和华夏族(黄炎联盟)
禅让制和部落联盟会议——原始社会的政治民主制度
大禹治水——疏导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1.夏王朝
①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王位世袭制,夏王朝确立
②夏建立国家机关,军队,刑法,监狱
③夏桀(jié)的残暴与商汤灭夏
2.商王朝
①商汤灭夏建商王朝
②盘庚迁殷定都(殷朝与殷墟的来历)
③商王朝灿烂的文明
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之始 四羊方尊
青铜器——手工业技术(成分,冶炼,铸造)
人牛生与殉葬——奴隶制度的见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的青铜器)
天文历史——由夏历沿用而来
④商纣王的残暴与武王伐商(牧野之战)
3.西周王朝
①武王灭商建西周王朝
政治——分封制(巩固疆域,护卫周王室)
②社会制度
经济——井田制(土地固有制)
③周厉王残暴贪财与国人暴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④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
⑤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东周开始
4.春秋
春秋五霸
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兼并战争,葵王
①争霸战争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
后期→吴越(夫差与勾践)
②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铁器与牛耕
③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铁器,牛耕——生产效率提高;私田的大量出现;"初税亩"的实施.
剥削方式的改变:
奴隶主→封建地主
奴隶→半自由农民 封建生产关系
④文化成就
文学——《诗经》 哲学——辩证法
哲学——老子《道德经》—观点 社会——无为;小国寡民
政治 仁,礼 正统
名人——孔子 教育 儒教 影响最大 中国→东方→世界
文化 统治工具
兵法——孙武《孙子兵法》
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1.战国
①争霸战争的继续和"战国七雄"
②各国的变法及其秦变法的巨大成功
经济 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
秦孝公 奖励封建农业生产,禁止弃农经商 效果:使秦国
(商鞅) 废除奴隶主的世袭特权,按军功授爵 成为七国之首
政治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③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a.水利工程 都江堰(李冰)
郑国渠(郑国)
地位重要了
b.冶铁业 各国都有冶铁中心
规模,技术提高
c.天文学:《甘石星经》
d.医学:扁鹊
e.建筑:鲁班
f.学术争论:"百家争鸣"——墨,儒,道,法,兵
g.楚辞的创作:屈原
h.艺术:编钟
2.秦朝
①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秦,都咸阳
②嬴政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丞 相→行 政
中央 御史大夫→监察 →皇帝
创 皇 帝 称 号 太 尉→军 事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郡(守)
地方 →皇帝
县(令)
③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与匈奴作战,夺回河套地区
军事上 修建长城
④秦的疆域
⑤秦末农民大起义与秦的灭亡
a.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秦的暴政,赋税的沉重→生存
徭役的苛繁→劳动力 矛盾
法律严酷→族诛,连坐,肉刑
起义的口号,政权,结果
b.刘邦,项羽起兵反秦
项羽→巨鹿之战——打败了秦的主力
刘邦→入关中攻下秦咸阳——灭秦(公元前206年)
c.楚汉战争(前206~202年)
刘邦的正确策略:废秦法,收民心,善用人
坑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之战,项羽自刎
3.西汉
①刘邦建西汉,都长安
②汉统治者长期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及其效果
a.刘邦 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统治思想—文武兼用,社会经济的现实
士兵复员
措施: 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恢复逃亡者地宅
减轻赋税 奴隶释放为平民
减租,免租
b.文帝 提倡节俭
改革刑法:减轻,废连坐,肉刑
c.景帝:重农
d.效果:"文景之治";武帝时寝仓斗实,国力强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③汉武帝时期的强盛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奠基——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央收回王国
中央政权的巩固和强化 "推恩令" 官吏任免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办太学
军事上与匈奴的战争:平定北,西北部边境安全
b.开拓中西交通的新局面 张骞出使西域⑴经济文化的交流⑵西域都护的设置
丝绸之路的开通
4.西汉的灭亡
①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土地兼并,卖身为奴现象
②王莽篡权与改制失败
③农民起义与西汉的瓦解:北方—赤眉军;南方—绿林军→昆阳之战
5.东汉
①刘秀建东汉,都洛阳
②"光武中兴"
③东汉经济与民族,外交事务的继续发展
a.王景治理黄河 重建西域都护
b.中央与西域 班超出使并经营西域
c.中外关系 班超派使者出使大秦(到波斯湾,公元97年)
大秦使者来中国
④黄巾大起义与东汉的瓦解
a.黄巾大起义的特点: 有组织——太平道(宗教组织)
有准备——预言
b.各地豪强地主势力趁机拥兵自立,帮助东汉镇压农民起义后,割据称霸
c.东汉王朝的瓦解:农民起义失败
6.秦汉时期的文化
①数学:《九章算术》
②造纸术:竹木简→帛→丝麻纤维纸(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
③科学家:张衡—地动仪
④医学:华佗
⑤史学:司马迁《史记》
⑥哲学:王充
⑦宗教: 佛教(由来,传入,传播)
道教(土生)
⑧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
①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形成军事集团
②北方:曹操,袁绍的决战——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③曹操与孙,刘联军的决战——赤壁之战——孙,刘胜,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魏 220年 洛阳
④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蜀 221年 成都
吴 222年 建业
⑤著名的人和事 三顾茅庐
a.诸葛亮 治蜀——七擒孟获
b.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大陆与台湾的最早联系的方式
2.西晋
①魏的强大及其灭蜀
②魏权臣司马炎废魏建西晋,都洛阳
"八王之乱"
③西晋的社会经济状况,晋惠帝 社会经济遭破坏
内迁各族,心怀不满
④刘渊起兵灭西晋(316年)
3.东晋,十六国
①南方:司马睿建东晋,都建康(317年)
②北方:十五国与西南成汉——十六国
③北方前秦一度强大及其统一黄河流域
④前秦与东晋的决战——淝水之战(383年),东晋胜,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4.南北朝
①南朝
a.东晋将刘裕废东晋,建宋
b.宋将废宋建齐
c.齐将废齐建梁
d.梁将废梁建陈
②北朝
a.北魏的强大及其统一黄河流域(鲜卑,拓跋珪)
经济上——均田令,租调役制
b.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治上——迁都
生活上——全面汉化
文化上——接受汉文化
c.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③这一时期的突出事物
a.江南的开发(开始,较大发展)
b.士族及其士族制度的形成
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
五,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1.隋
①北周外戚夺权,建岁,都长安(581年)
②统一条件的成熟及隋完成统一的历史使命(灭陈,589年)
③隋的经济与政治
农业——耕地,产量→官仓丰实
经济繁荣 手工业——造船技术
商业——几万富商迁洛阳
交通运输业——大运河的开通
政治创新 改革官制——设三省六部
改革官员选拔方式——科举制(设进士科)
加强与台湾的联系——三次去流求
④隋末农民起义与隋的灭亡
2.唐朝
①隋大臣李渊父子起兵反隋,建唐,都长安(618年)
②唐朝前期的统治状况及其带来的繁盛景象
统治思想——吸取隋亡教训,君与民=舟与水
统治手段——用人,纳谏
政治——三省六部,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a.唐太宗 统治政策 经济——均田制,租庸调制——缓和矛盾,发展生产
民族——减少战争,以族治族——改善,交流
中外——友好,开放
效果:"贞观之治"
b.武则天 奖励农业——经济继续发展
重用才者为官
c.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平定动乱,稳定政局
重视选拔人才与地方官的任用
d.唐前期的繁盛
农业——新式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手工业——制陶技术——"唐三彩"
商业——长安,洛阳
唐与突厥 东突厥——战——建都督府
西突厥——接受册封——灭 安西都护府
唐与回纥——册封 北庭都护府
民族关系 唐与靺鞨 黑水——纳贡——设黑水都督府
粟末——册封
唐与南诏——册封 政治—改革行政
唐与吐蕃——通婚,会盟 经济—班田制
中朝(新罗)——互遣使节,音乐,织锦技术 租庸调制
中外关系 中日——遣唐使,著名人物,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文化—日本文字
中印——互派使者,熬糖技术,文化艺术交流,玄奘西游 城市建设—京都
③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生活习俗
a.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政治黑暗,节度使权力膨胀
b.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叛唐作乱
c.唐肃宗派郭子仪,李光弼平息叛乱
d.社会经济遭重大破坏
④唐朝的衰亡
a.藩镇割据局面——唐中央政权日益虚弱
b.割据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继续破坏
c.唐末农民起义瓦解唐的统治(领袖,特点,政权)
3.隋唐文化
六,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西夏,金,元)
1.五代十国
①唐末节度石朱温废唐,建梁(后梁)
②北方黄河流域:五代(先后更替)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③南方和山西:十国(交替并存)
④后周周世宗柴荣进行的改革
2.北宋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状况
①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宋,都东京(960年)
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收回大将与节度使的兵权及其他权力——"杯酒释兵权"
行政——中央派文臣知州
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财政——中央派转运使 中央
军事——挑选强壮的士兵到中央(留下老弱)
行政——削宰相权,设副相
⑶调整中央机构 军事——枢密院,建中央正规军(禁军)互相牵制,听命于皇帝
财政——三司使
效果:冗官,冗兵,冗费
③北宋经济的发展
a.手工业——制瓷业 河北定窑
江西景德镇
b.商业——流通的货币——纸币
3.北宋与辽的关系
①契丹的兴起,统一与建国(耶律阿保机)
②契丹国的扩张及其国名的更名(耶律德光)
③辽与宋之间的战争与和议
a.澶州之战 1004年
b.澶渊之盟 1005年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①西夏的兴起及其建国(元昊)
②西夏与宋的战与和(1044年和汉)
5.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及其政治经济改革
财政困难
①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繁
边境安全仍是隐患
②王安石变法
a.目的——富国强兵
b.主要内容——"五个法"
c.初见成效
d.失败及其原因
6.北宋与金的关系
①女真族的兴起及其建国(完颜阿骨打)
②金与北宋联合攻辽,灭辽(1125年)
③晋南下攻宋与北宋李纲领导的东京保卫战
④"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127年)
7.南宋的建立及其与金的关系
①赵构建南宋,都临安
②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王彦"八字军"
③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岳飞 岳家军
韩世忠 郾城大捷(1140年)
宋称臣
④岳飞被害与绍兴和议(1141年) 划辖城
南宋与金对峙 岁币
8.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南方经济的显著发展
a.农业——产量,棉花
b.手工业——棉纺织业,造船业(技术)
②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显著发展
9.元朝的统治
①蒙古族的兴起及其统一建国(铁木真)(1206年,斡难河大会)
②蒙古的对外扩张及其灭西夏(1227年)
③蒙古联合南宋灭金(1234年)
④蒙古南下攻南宋及其更改国号(忽必烈)(1260年,1271年)
⑤元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年)(历史意义)
⑥元朝的行政管理措施
a.主要制度——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
地方——行中书省(包括云南边远地)
b.对台湾,澎湖地区——澎湖巡检司
c.对佛教及吐蕃地区——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域)
⑦元朝的社会,经济状况
民族杂居
a.民族的大融合 "汉人"范围扩大
蒙古族大量内迁
回族的形成 地方
手工业——棉纺织业 人物
b.社会经济的进步 漕运——大运河的再开通
交通运输业 海运
c.社会矛盾 元实施四等人制
主要——农民与地主
10.宋元文化
①三大发明
②二位科学家 宋:沈括
元:郭守敬
史学
③文化艺术 戏剧

绘画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
1.明朝的统治
①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与朱元璋建明,都应天(1368年)
②明朝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皇权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各部尚书→皇帝)
布政司(行政)
地方——设三司,直属中央 按察司(司法) 直属中央
都 司(军事)
设特务机构 侍卫亲军——锦衣卫
宦官——东厂,西厂
八股取士,培养奴才→范围,格式
③巩固边防
a.营建并迁都北京(明成祖)
b.与蒙古部族的和战关系 瓦剌——战,"土木之变"
鞑靼——和
c.修建明长城
④明朝的对外关系
a.友好——郑和下西洋 浙江(台州九捷)
b.抵抗侵略——戚继光抗倭 福建,广东(俞大猷)
⑤社会与经济状况
农业——水稻产量,新品种,经济作物种植
a.经济的显著发展 手工业——大量产品投入市场
商业——工商业中心城市,白银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地区——江南——苏州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行业——纺织业
形式——手工工场
状况——"机户"与"机工"间的雇用关系
⑥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的灭亡
领袖——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口号——"均田免粮"
a.明末农民大起义 政策——"五年不征,一民不杀"
政权 大顺
大西
失败——满汉地主联合镇压
功绩——推翻明朝
2.清朝的统治
①建州女真的兴起及其统一建国(努尔哈赤)(八旗制度)
②后金的扩张及迁都沈阳
③国号与族名的更改(皇太极)(1636年)
④清军入关,建立对全国的统治(顺治)
⑤清统治下的政治与经济
政治 强化皇权——设军机处
加强思想控制——兴"文字狱"
地点扩大:江南,广东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行业增多
缓慢原因 形式——手工工场
规模扩大
⑥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斗争
a.对内 粉碎噶尔丹叛乱(漠西蒙古)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东南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b.对外 清设置台湾府
东北 雅克萨之战
(俄) 《尼布楚条约》
⑦清朝的辽阔疆域及其实施行政管理方式
a.清的疆域
b.清的主要行政管理方式: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盟旗
c.清对西藏的加强管理: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雍正)
3.明清文化
①三本书及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②三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③四本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
2.中国政府的禁烟
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②虎门销烟
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①简单经过:
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
三元里
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
a.内容 条约——五项
附件——三项
b.危害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
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
农民与地主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
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
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
2.借口与有关国家
3.战争的简单经过
1856~1858 广州→天津《天津条约》
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条约》
(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
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放弃中立(英,法)
愿协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
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西王——肖朝贵 东王——杨秀清 冀王——石达开
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亩制度》
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
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
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
②军事上
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
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历史评价
①失败原因 农民的局限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历史作用
③性质
四,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个过程
②群体
③认识
④主张与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
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
(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
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
②政治特点: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协性 不彻底
软弱性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
②政治特点:
集中→团结
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
六,中法战争
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
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
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
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
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
3.战争的主要经过:
国外——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国内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4.结果:《马关条约》
①时间,地点,人物
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③危害
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修筑铁路
④投资设厂
⑤开采矿山
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界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戊戌变法
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
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
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
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
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
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
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
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
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
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
②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
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
4.戊戌变法的失败

回答3:

我不具备复习历史的能力,但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学习历史的建议:1. 给自己定学习计划,包括每天需要学习的时间和内容。2. 上网找一些历史,可以从百度、维基百科、百度贴吧、知乎等获取相关信息。3. 阅读历史书籍,选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优质历史书籍,可以让您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4. 观看历史纪录片,纪录片能够将历史整合起来呈现给我们,而且更生动形象,同时可以加深您的印象。5. 编写历史笔记,记录下您所学的历史,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记忆掌握相关知识。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到您!

回答4:

楼上很厉害```我也是学习历史的``
背的东西好多喔```很辛苦```
其实老师会发些资料呀什么的``都有总结的```
不要太紧张了```
祝你高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