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C曲线)
珠光体转变(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
温度范围:A1 - 550 ℃ (此时C、Fe原子均可扩散)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一般情况下这两相呈相间分布。由于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温度不同,珠光体中铁素体及渗碳体片的厚度不同,一般分为三种名称: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强调: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于珠光体型组织,三者之间并无本质差别,且无严格的温度界限,只是片层厚度不同。
贝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的中温转变)
温度范围:550 - 220 ℃
此温度下C、Fe原子扩散不能充分进行,奥氏体分解成为介稳定的α-Fe和碳化物的混合物-贝氏体(贝茵体)。
上贝氏体:550℃稍下温度形成,羽毛状,性能不如珠光体,无使用价值。
下贝氏体:靠近马氏体转变温度(220℃稍上)形成,也称针状贝氏体,由针状过饱和α-Fe和其上分散的微细碳化物组成。塑性、韧性比珠光体好,有使用价值。
马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的低温转变)
温度范围: 220 ℃以下
过冷奥氏体以非扩散方式转变成马氏体。
马氏体::奥氏体急冷至Ms(约230℃)线以下,过冷度极大,转变趋势极大,奥氏体极快地由面心立方变成体心立方,而碳原子来不及扩散,形成碳在α – 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即马氏体,Martensite (M)。
马氏体点(Ms):过冷奥氏体必须冷却到某一温度以下才能发生马氏体转变,此温度称为马氏体转变开始点或简称马氏体点。
马氏体转变终了点(Mf):马氏体转变停止的温度。
马氏体硬度很高,但塑性和韧性都很低,断裂强度也不高,不能直接使用。
形貌:决定于奥氏体的含碳量:
当Wc > 1.0%时,全部形成针片状马氏体 M片;
当Wc< 0.2%时,全部形成板条状马氏体 M条;
当0.2%<Wc<1.0%时,形成混合马氏体。
因碳在 α – Fe中的过饱和,晶格严重畸变,所以M片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但塑性韧性低;
M条具有较高硬度强度,塑性韧性也较好。
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 转变驱动力极大,转变中无原子扩散,高速形成。
● 转变总是进行不完全,存在残余奥氏体A’。但碳素钢的残余奥氏体少,可忽略。合金钢则不能忽略。
● 在Ms以下降温过程中形成,等温过程马氏体量不增加。
● 转变过程伴随体积膨胀,导致工件变形。
正火金相一般可见到珠光体和铁素体,回火后晶粒较细性能基本取决于材料性能
淬火金相一般可见单一马氏体(针/片),回火后晶粒均匀,综合力学性能应高于原材料
珠光体转变是一种近平衡转变,转变完全,随温度下降,没有明显的转变开始点和结束点,转变方式是碳原子的扩散。。。
马氏体转变则是一种以切变为主要转变方式的非平衡转变,有明显的开始点和结束点,转变不完全,转变产物为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