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印象颇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爱哭。就是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也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人家刘备虽然爱哭是爱哭,可人家的眼泪是一滴儿都没白掉。
刘备著名的哭主要有这几次,一次是刘备挨了打,后边有曹操在紧追着,准备要了刘备的命。当时那种情况下该落跑了吧,可刘备不跑,抓紧时间掉了几滴泪。为啥啊,想带着百姓逃难但是带不走啊。于是刘备情真意切的哭了一哭,这一哭,百姓们算是铁了心要跟着刘皇叔打天下了。
再有一次哭还是这次逃跑时候发生的事,刘备跑的时候光惦记着百姓了,把自己的儿子老婆给搞没了,而且他还没想起来这事。不过人赵云想起来,走一半了一个人又回去接甘夫人和小主人。这一路可真是不太平,赵云一个人深入敌营,七进七出,可算是把小主人救出来了。到最后把小主人交到刘备手上的时候,刘备一抬手就准备给阿斗摔死,哭着说,都是因为你才让我的爱将身处险境。这一哭,赵云是更佩服刘备了。
还有一次哭,是准备拐孙权的妹妹。孙刘当初结盟的时候,把妹妹给许配给刘备了,意思是让她当个间谍,随时汇报情况,孙尚香也应了。刘备回不去荆州的时候,哭着对孙尚香说,我舍不得你才不走。给孙尚香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间谍的事也忘了,直接倒戈成刘备集团的人了。所以说,刘备为何总爱哭?当然是为了笼络人心。
刘备的哭,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加工,达到约100次之多,有哭泣、有垂泪、有痛哭、大哭,甚至号哭至昏绝。哭,成为了刘备的一个招牌、标识,留下“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俗语。但谭良啸说,历史上的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说他性格深沉内向,喜怒哀乐不会轻易表露出来。那么刘备到底哭了多少次?史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只记载了刘备因六次事件而涕泣。也就是说,历史文献记载的刘备的哭泣次数还不到《三国演义》描写的十五分之一。
这六次哭泣,一是与田豫分别而涕哭。因为“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对权谋人才的器重。
第二次,是刘备住荆州数年,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体现的是老之将至,不能建功立业的悲伤以及调整心态后始终坚持信念的顽强。
第三次,是刘备“过辞刘表墓”的涕哭,读到的是他的仁德品质。因为他寄居在荆州的几年里得到刘表的礼遇、关照,刘表临终又曾托孤于他。
第四次是痛惜庞统之死,言则流涕。第五次则是“法正壮年而死,为之流涕者累日。”谭良啸说,解读刘备痛哭庞统、法正,读到的是他对智谋之士、特别是替他建功立业的谋士的深爱、痛惜。庞统和法正先后成为刘备倚重的谋士,分别在取益州、夺汉中建功为最,失去二人宛如痛失左右臂膀。他痛哭不已,内心的伤痛久久抹不去,这从称帝封爵时也可以看出。当时除进封张飞、马超为侯爵外,特别追赐庞统和法正之子的爵位,而诸葛亮、赵云、黄忠等文武大臣却没有一人得到任何的爵位封赐。
最后一次,是“赐刘封死,为之流涕。”谭良啸说,解读刘备赐刘封死的涕哭,读到的是政治家的无奈。刘备在荆州时因“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但是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征战因功位至副军将军,而太子刘禅庸弱。为了蜀汉以后的安稳,避免诸子争位,刘封因其罪不致死而被赐死,刘备在无奈中动了恻隐之心。这哭,表现出他心存体恤,仍有着仁慈的情感。
谭良啸说,刘备因六件事涕哭,其中三件是疼惜人才的亡失,一件体现的是仁义感恩,一件是对功业迟迟无建树的哀叹,一件是为基业的安稳舍去养子而伤悲。解读刘备的哭,可以归纳为:一是他的仁德,一是他对创建霸业的执着,三是他渴求人才,爱才、痛才,四是为了霸业稳固,他宁愿舍弃养子。这就是史籍记录的刘备的哭所阐释的意义。
就《三国演义》中的演义来说,刘备这人喜欢哭哭啼啼,看似软弱无能,优柔寡断,不似曹操一样的霸道枭雄,很多人觉得他能力弱,离开诸葛孔明就无法成事。
可细想一下就会知道,一个没有心机手腕的人在乱世之中也当不了一方霸主。刘备总的来说其实是一个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极具手腕的领导者。
刘备不同于曹操和司马,出身官二代,他就是个卖草鞋的穷草根,他的一切都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想要起事,想让天下英杰追随辅佐,他就得有自己的吸引力。
仁德,这应该是演员中的主要体现了。刘备爱哭,除了这人真性情外,他的哭也是极具目的性。即为时事而哭,也为自己命运悲苦而哭。
刘备含泪送徐庶,感动的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哭刘表,即是真情流露,也是一场作秀表演。
刘备哭关张,也许是他最纯粹的一哭了。
刘备托孤,是他哭戏的绝唱,哭时局,哭时代,哭了命运!
我不觉得刘备哭的很多啊……比起曹操真是小菜一碟。
早年颠沛流离的时候刘备根本没怎么哭,就是和田豫告别的时候哭过一次。到了中年,好像泪腺发发达了一些,髀肉复生这次哭的很有名了,后来又哭过刘表,不过多半是假哭。后来就是哭庞统法正了,关羽张飞死的时候通通没哭,晚年因为政治因素杀子(刘封)的时候又最后哭了一次。这哭的哪里多了?频率很正常啊。其实昭烈帝真的是个神经极其坚强的天下枭雄呢。
曹操就不一样了,典韦郭嘉这种有名的痛哭就不说了(刘备哭最多是“流涕”,也就是流点眼泪,曹操哭这两人完全是悲痛不已)。年轻的时候东征陶谦,把家人托付给好朋友张邈,后来活着回来了,两个人面对面流眼泪,那场景想起来就很有感觉。讽刺的是张邈马上在陈宫的唆使下造反了,劫持了时任郡功曹毕谌的家人,曹操说你走吧,毕谌说不管他们了,我就跟着您干,曹操又感动哭了。最后捉住陈宫时,曹操在杀他前又为他哭了一场。哭袁绍不知道是不是假哭,但起码两人的羁绊比刘表刘备深多了,加上曹操本来就这么爱哭,恐怕还是真哭。荀攸跟随策画三十年,当然要哭,庞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然也要哭。但是任峻只是个负责屯田的官僚,袁涣更是一辈子忘不了在刘备那里的时光,这些人曹操通通都要哭。至于哭曹冲什么的,都不用提了。人死了哭一下还不算什么,作为老牌文艺青年,平时也是要哭的,他看古书的时候看到乐毅蒙恬的事迹,就会忍不住哭(己亥令),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自己逝去的汉忠臣梦想。死前,曹操把曹林托付给其他儿子的时候又哭了一次,刘备死前可没有这么婆婆妈妈。顺便说一句,这个曹林的妈就是曹操当年和关羽抢的那个妹子。
刘备的哭不但赶不上曹操,估计也赶不上孙权。这也是从小哭到老的一个人,一即位就在孙策的床前哭了,垂暮之年和进京的陆抗告别的时候又哭了。中间哭的人就多了,周瑜吕蒙,张昭张紘,凌统周泰,为儿子哭也不止一次,太多了,懒得列了。
刘备流泪是一种先天病!
众所周知的刘备耳垂过肩,甚至吕布都骂他大耳贼!
一般认为耳朵大有福气,可是刘备的耳朵已经大到了变态的程度!耳朵都垂到了肩膀上,大家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巨大!
赵本山说过,东北铁岭一代的农村喜欢用人的缺陷称呼,比如刘大脑袋、程瞎子、张麻子...而吕布老家在内蒙古包头一代离着东北不远,也可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叫刘备大耳贼,也就是说在吕布看来刘备的大耳朵是一种残疾!
那么耳朵大和流眼泪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耳朵是离眼睛最近的一个器官就在眼睛后面,一但耳朵受了刺激就会影响眼睛使人流眼泪,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着让人往你的耳朵用力吹一口气试试,一般都会流眼泪的!
古语说的好,耳大招风,一般人耳朵比较小能很好的把风过滤掉,而刘备的耳朵大所以经常受到风的刺激,久而久之耳朵周围的神经就会变得非常敏感脆弱,平时有较大的情绪变动,就会导致毛细血管充血刺激耳部的脆弱神经,进而使人流泪!
每当部下报一些坏事时,刘备一生气就刺激了耳朵,导致自己流泪,而他的部下竟然以为刘备是个仁慈之主,当然,这也是由于当时的科学发展程度所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