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波长0.7~1000微米的红外波段就是红外遥感。它是根据物体表面温度高于-273℃时,都具有辐射红外线的物理特性,来测得物体红外辐射强度、波段和温度的,从而识别伪装并可进行夜间观察。红外遥感常用于寻找地下热源、发现森林火灾、监视农作物病虫害等。红外遥感虽然能在夜间工作,但它却无法穿透厚厚的云层。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法国的阿拉斯市建立了制造V—1火箭的秘密基地。英国和美国的空军对它进行了空中照相侦察,由于伪装极为巧妙,均一无所获。后来,他们利用红外遥感技术,终于拍下这个基地的详细照片。
红外遥感是利用不同物体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不同,或不同物体的红外线幅射强度不同来获得信息的。例如,隐藏在树林中的坦克、大炮及火箭发射架等,对于波长为0.8~1.1微米的红外线,反射率相差1倍以上。而潜行在海水中的潜艇发动机辐射出的热量要比海水辐射的热量大得多。红外遥感器很容易察觉它们。
在夜幕降临之后,可见光遥感器便成了瞎子,而红外遥感器这时却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它能在黑夜拍下一幅幅“热”的图像,得到清晰的景物。而且,由于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波长长得多,在传播中不易受到分子、尘埃的散射而损失能量,因而适合远距离探测。
红外遥感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目的。例如,1991年1月17日凌晨开始的海湾战争,美国飞行员利用先进的红外瞄准器,将一颗重磅炸弹准确地投向了伊拉克的重要军事目标。红外遥感在森林防火中,也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现代最先进的红外遥感器能够探测到森林中燃烧着的烟头。
红外遥感也有其美中不足之处。由于云层和大粒子对太阳光中红外线的散射,会使红外遥感器收到假情报,另外,云和雨对红外线产生强烈的吸收,因此,红外遥感受天气的影响较严重,大大削弱其遥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