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我保护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措施及其办法

做好自我保护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措施及其办法
2025-01-03 18:12: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其次安全需求中将人身安全排在第一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的身心、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然无恙。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生命安全,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障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是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但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如2014年的暑假接连发生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心智逐渐成熟,但是关键时刻仍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原因 :

1、安全素养低 :

现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备受家庭的关心爱护,自理能力差,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般的校园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而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其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对不法分子侵害手段的残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受诱惑,易受上当受骗;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害预见性不够,当受到外来的侵害时,无法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面对复杂客观的治安形势,防范观念差,导致学生的安全素养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2、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安全教育程度不够 :

我国各大高校大多都没开设专业安全课程,学生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学生家长将学生送入大学,认为学生的人身安全由学校一概负责,忽视了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及家庭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大多停留在口头理论教导,不深入,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所需的安全知识。许多情况下,当事故、案件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人身生命安全时,不仅没有保持一定的警惕,甚至视若惘闻。 

3、复杂的社会环境 :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使犯罪形式花样百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随时关注社会信息,增进知识,如果不及时更新信息,就无法了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无法了解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加之大学生的人生阅历不丰富,社会经验不足,更加无法辨别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大多利用大学生的善良和“无知”进行欺骗,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如2011年12月,太原一名女大学生约会网友,遭网友强奸;201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发生了一起用微信约女孩出来见面并实施强奸的惨件。 

二、解决措施 :

1、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应将安全教育同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和制止侵害学生安全的案(事)件、事故和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助于维护学校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顺利进行。安全教育应覆盖基本的安全常识,预防及防范知识,自救和自卫等知识,其中应重点强调人身安全知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教育学生当遇到威胁自身安全情况时,应保障人身安全。学校应摆脱传统的口头式教育,既枯燥乏味,又没有实际效果。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开办教育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犯罪情景模拟,也可以将警察请到校园来,给学生们现身说法,教会学生基本的防护知识,有效预防和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 

2、落实安全管理: 

学校应建立完整的、符合本校校情的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学生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勿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应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学生出入校园的管理、进出寝室的管理,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要害守护、安全检查、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学生安全问题常抓不懈! 

3、建立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学生的安全,人人有责,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单靠某一个部门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护的工作机制和防护网络。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权益保护等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实施安全保护措施。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不断完善学生安全防护规章制度,严厉打击侵害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

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学生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学生安全;要加强对学校保卫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