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题记
拒绝浪费,珍惜粮食又一次成为时下的新话题。据统计,中国现在一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三个国家一年的口粮,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反映出了“中国式浪费”的可怕。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人情面子的国度,历来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你恳求他人为自己办事或者答谢有恩于自己的贵人时,往往在饭店请客,在这重场合,往往都要讲排场,特意用经济实力来表示所谓的真挚和诚意。不管什么意图,总之尽情地发挥着,表演着。豪华的饭店,丰盛的餐桌,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宾客之间,觥筹交错,尽量点更多的菜,尽量迟到最后让菜能剩下来,这样才能显出自己什么都吃过;当我们去饭店吃饭时,多点昂贵的菜肴,然后只吃一小部分,剩下的也不要求打包打走,似乎总要显示出自己很有钱的样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式浪费”。 现在的餐饮浪费已不再是原来的吃不了倒掉,而是演变成了故意浪费。因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是多么的有钱,多么的奢侈。可是当我们在炫富、炫奢侈时,却很少有人考虑有多少孩子还在挨饿?有多少孩子还在为自己没有着落的下一顿饭在发愁?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国家施行“蛋奶工程”,本意是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去珍惜,用鸡蛋来“练靶子”,用牛奶“打仗”,而且玩得不亦乐乎。
据调查,全球每年有1.28亿人死于贫困,更有甚者,全球每隔6秒就有一个儿童被饿死。可能就是我们扔一个鸡蛋的时间内,就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死去。 在国外,参加聚会,去饭店吃饭时,吃完盘中的食物是对厨师的赞赏,是对食物的肯定。而在中国,吃饭盘中食物是一种卑贱,被人看不起的行为。难道只是因为国籍的不同,人们的思想就有如此大的差异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应当从身做起——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如果吃不了,那我们就“兜着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天我从《扬子晚报》中得知某些地方饭店顾客消费后留下不少剩饭剩菜。我不由的转念一想:那我们丹阳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没有浪费的现象呢?怀着激动而又疑惑的心情,我约上妈妈去了她朋友开的一家小饭店。
我和妈妈来到了二楼的包间,我来到了一个包厢前,轻轻地推开了门,真巧!里面没有人了,可能是顾客刚走还没有人来收拾吧,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餐桌前,不禁大吃一惊,这里的浪费现象可真是严重!餐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盘子,然而只有几个是空着的。要么是半条还没有吃完的红烧鱼,要么是还留着许多的青菜。一大盆热腾腾的西红柿牛肉汤,还剩着大半碗呢!主食的浪费现象更加的严重,那一碗碗干拌面随便扒几口就不管了。我心想: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挥汗如雨,辛辛苦苦种得的这些粮食,有些人竟然这么不重视!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些粮食的来之不易吗?我说:“这真是太浪费了!”妈妈也忿忿不平的说“是呀,在南非,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呢!”
我和妈妈来到了另一个包间,我从门缝里偷偷往里看,只见一群老伯伯正坐在里面吃饭呢!菜盘中,碗中都被他们吃的干干净净,我和妈妈都开心的笑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自古以来,节俭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更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我们要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花钱要花在利人利己的事情上,比如说,杜绝浪费。
雪是白的,雨是淡的,雾是轻的,云是淡的,露是甘的,虹是彩的,淡水都是免费的。让我们减少污染,杜绝浪费,使淡水不再昂贵...
浪费时间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和最昂贵的。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常带一把尺,度度自己是否进步;常带一只杯,量量胸怀是否扩展;常带一个表,看看是否浪费时间;常带一把秤,问问自己的分量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