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20个成语典故大全故事,每个典故大约100字

2024-12-23 01:16:5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老骥伏枥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物】官渡之战后,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但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于是写出了诗歌《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有勇无谋
【释义】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而没有周密考虑。
【语出】唐朝陆贽《论西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人物】项羽的勇猛精神,的确无人能及,但项羽有勇无谋,是难成大事的。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但韩信还说,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汉军用计谋把项羽耍得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而告终。在有些时候,项羽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也有粗是有细的时候,项羽只知用蛮力。
●阮囊羞涩
【释义】阮孚的囊内只存一钱“看守”。比喻经济困难。
【语出】清代百一居士《壶天录》:“阮囊羞涩;行止两难。”
【人物】东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的儿子阮孚与他的父亲一样高傲放荡,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他整日衣冠不整,饮酒游玩,从不治家产,因此生活十分贫困。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后因以“阮囊羞涩”为手头拮据,身无钱财之典。
●枕戈待旦
【释义】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时刻准备迎战。
【语出】《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人物】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闻鸡起舞的故事就是这两位主人公。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奇货可居
【释义】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语出】《史记 吕不韦列传》:“子楚……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人物】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听说:“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
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他不禁自言自语说:“此奇货可居也。”吕不韦立即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把异人赎回秦国。后异人即位为王,即庄襄王。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拥立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并把河南洛阳一代的十二个县作为封地,以十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庄襄王死后,太子政即位,即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权倾天下。
●拔山盖世
【释义】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
【语出】明代张岱《募造无主祠堂疏》:“千古英豪;后裔沦没;非越郡孤魂一祭;则拔山盖世之雄;几乎其为苦敖之鬼矣。”
【人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指项羽就是因成功的暴速,他自己生了一个幻觉,他自己以为是他一个人的拔山盖世的力气,英勇无比,可以把秦人歼灭了。由于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只落得个兵败自刎的下场。
●侧目而视
【释义】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语出】《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人物】苏秦,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人,出身农家,素有大志。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衣锦还乡,他的父母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庖丁解牛
【释义】庖丁解割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语出】《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人物】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技术之高明受到梁惠王称赞。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人物】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见,酒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舞剑, 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刘邦)也”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相煎何急
【释义】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语出】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帝尝令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物】曹丕、曹植是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的同胞兄弟。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爵为魏王,立嫡长子曹丕为太子,三儿子曹植加封五千户,成万户侯。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为魏文帝。
文帝(曹丕)尝令弟弟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神机妙算
【释义】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语出】宋代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人物】公元208 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力,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把他除掉。一次,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枝箭,否则就会被斩首。周瑜暗自高兴,觉得诸葛亮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可以借机除掉他。可是,诸葛亮早已想出了完成任务的办法。他私下向鲁肃借了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都立了一千多个草人。第二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大雾笼罩,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曹操看到这种情况,下令军队用箭射向对方。霎时间,曹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不一会儿,二十只船上的草人已经挂满了箭。周瑜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后,万分感慨地说:“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的确不如他啊。”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叫做“草船借箭”。这个成语就是从此故事中引申出来的。
●笔下生花
【释义】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人物】相传,李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少时苦学诗歌,每日抄写前人名诗,磨光了99支毛笔,最后写出的诗犹如花儿一样美丽。
●胯下之辱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②怯耳。’众辱③之曰:‘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胯⑤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人物】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仗着人多势众侮辱韩信:“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一统天下。 这故事启示意义在于,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家徒四壁
【释义】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语出】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人物】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束后,卓文君仰慕司马相如才华,就离家出走到司马相如住的旅舍,两个人一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子里除了四面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后靠着朋友的帮忙,才在卓王孙家的附近开了一间酒店。没多久,邻居们都晓得,卓王孙的女儿居然在街上卖酒!卓王孙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给卓文君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买田产、房屋。
●焚书坑儒
【释义】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语出】汉代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书 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人物】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官们提到分封诸侯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很是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已经任丞相的李斯反对郡县制,并建议;史官所藏的书籍,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还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狠狠惩治他们。于是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过分而残暴。秦始皇是一个完成伟大统一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皇帝。
●囊萤映雪
【释义】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语出】《晋书 卷八十三 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人物】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夏天的一个晚上,他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便抓了几十只萤火虫口袋,把它吊起来,勉强用来看书了。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赔了夫人又折兵
【释义】比喻想算计别人,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语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人物】三国时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 ,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 ,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 。 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人逃出东吴 。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后世因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也证明了刘备一种无畏的自豪。
●路人皆知
【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语出】晋代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人物】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司马师后来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在场的王经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百步穿杨
【释义】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语出】《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人物】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他能射落在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的三片杨柳叶。但有人却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后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觉得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回答2: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气壮山河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
以卵击石
出处《墨子·贵义》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 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 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 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
之乎者也
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释义: 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望梅止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回答3:

1 【成语】: 白头如新
【拼音】: bái tóu rú xīn
【解释】: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2 【成语】: 暗渡陈仓
【拼音】: 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释】: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暗中进行活动。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3 【成语】: 比肩接踵
【拼音】: bǐ jiān jiē zhǒng
【解释】: 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成语故事】:
楚灵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
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前,请他从小门进城。晏婴冷笑一声,说:这是狗洞,出使狗国从这儿进;我出使楚国,怎能从这里进!楚灵王反被晏子戏辱,只得大开城门,迎晏婴进城。
楚灵王还想戏弄晏婴,在接见时,第一句话就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大声回答:我国京城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说没有人?楚灵王笑着说:既然有人,为什么叫你这个矮子出使我国呢?晏婴叹口气说:我国那些体面能干的使臣,到有贤君的国家去了。晏婴加重语气说:像我这样无用的人,只好来见你了。
比肩接踵成语由此而来。肩并肩,脚尖靠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4 【成语】: 不可救药
【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解释】: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
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骄奢淫逸,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冒死劝谏,但厉王根本不听。那些厉王宠信的奸臣们都嘲笑凡伯。凡伯眼看着国势日衰,内心十分焦急,于是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人。大意如下: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话,忧患没到来时还可防止;假若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燃旺了的火焰,就没法救了。果然,不久以后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冲进王宫,把周厉王赶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周厉王在那儿呆了十四年,直到死去。

5 【成语】: 不求甚解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很少的农田维持生计。长大后,他曾几次做官,又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几次辞官回家。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喜欢过清静悠闲的田园生活。在耕作之余,他勤奋读书,并自称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不要过于咬文嚼字,死钻牛角尖,应该深刻领会书中的要旨。这个成语比喻读书不认真,理解不深入。
6 【成语】: 不屈不挠
【拼音】: bù qū bù náo
【解释】: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成语故事】:
汉成帝建始三年秋天,长安城内流传着大水将要进城的消息。大将军王凤见城内百姓争相逃命,就劝成帝和太后及后宫嫔妃都躲到船上去。王凤还建议让官吏登上城楼避水。群臣都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宰相王商反对。王商认为,大水不可能一日之间突然来到,必然是谣传。不一会,长安城就安定下来。成帝派人查问,果然是谣传。成帝当众称赞了王商,批评了王凤。从此,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
一次,王凤的亲家在当琅邪太守时失职,王商要惩处他。王凤主动找王商说情。王商不徇私情,还是罢免了王凤亲家的官职。王凤采取阴险手段,诬陷王商,成帝轻信王凤的话,罢免了王商的宰相职务。《汉书》作者班固评论说:王商为人朴实,性格不屈不挠,但最后还是罢官。

回答4:

我想对你说,多找朋友聊聊....至少应该可以平静许多吧.!.谢谢你看完这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