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调试员(中级)

2024-12-28 02:59: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2月份!!

1、什么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哪些特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认定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如下特点:

(1)权威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考试,国家承认毕业者学历。

(2)开放性。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可以不受年龄、性别、已有学历、职业(特殊专业除外)、民族、居住区域、身体条件等限制。

(3)灵活性。自学考试采取单科考试、学分累积的办法,不受学期、学年制度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考试的课程及课程的门数,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安排自己的考试进度。

(4)业余性。自学考试的重要特点就是以业余自学为主,工学矛盾小。

(5)效益性。对个人讲,参加自学考试相比进入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投入的资金要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接受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2、自考有哪几种类型的考试?考生是否可以自主选择?

就考试的组织形式、对象而言,自考的类型分为面向社会开考、行业委托开考两种类型。

面向社会开考的,由于报考不受限制(个别专业除外),涵盖了本市自考已开考的绝大多数专业,因此报名人数、报考科次居各种考试之首;行业委托开考是指由行业或部门出于自身需要而委托自考机构开考的专业,为本部门、行业培养人才。这种考试的学习者以本部门、本行业的职工为主,多采取集体报名的方式,通常不接纳社会零散考生单独报名。但随着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除护理、公安管理等特殊专业仍只对行业内部人员开考以外,大多数行业委托开考专业已不限制报考资格了,但报考者需与有关部门联系报名、助学等相关事宜。

上述二种类型考试,其课程考试由国家统一安排,毕业证书由市自考委和主考高校共同署名颁发。

3、每个新生是否都要办理注册手续?

新生应在每次考试报考期间网上办理注册手续,准确无误填报本人基本信息和报考专业、考试区县。注册成功后即可报考课程。缴费成功后,新考生须记录准考证号码按要求到注册区县自考办摄像,按时领取准考证。

考生注册即建立个人考试电子档案,规定一人一档一证,考生只能注册一次。如考生需转往其它区县考试,或增加专业学习(包括续考本科段),只需在报考课程时选择所报考区县和增加专业即可。考生不能重复办理注册手续,否则原有合格考试成绩不能并档,会给本人造成损失和麻烦。

4、自学考试课程如何报考?

自学考试课程报考采用网上(网址为www.bjeea.cn)、电话(电话号码为11185)和邮政储蓄网点报考三种方式,考生只能选择三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报考。首次参加自学考试的新生,注册、报考工作只能在网上办理。每次报考课程包括当期开考的所有笔试课程和非笔试课程。

5、独立本科段与本科有何区别?

自学考试中的独立本科段是指“专升本”的本科,是为已取得专科学历的人继续学习而设置的。

本科是指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要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它包括基础科段和本科段两段。本科段也接受已取得专科学历的人继续学习。参加独立本科段和本科专业学习的人,最终均可获得本科学历,符合相关要求者,还可申请并获得学士学位。

6、自学考试与普通高校高等教育形式有何不同?
作为高等教育的不同形式,自学考试与普通高校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是宽进严出的方式,没有入门考试;而后者需参加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达到规定的录取条件并正式被录取后方可参加学习。其次,自学考试没有名额限制,凡中国公民,只要有能力,均可参加;而普通高校的招生名额由国家教育部统一下达,高校不得随意扩大招生名额。第三,自学考试以个人自学为主,且考试费用低,考试灵活,考生自主性强;而普通高校属在校教育,学生上学采取全日制脱产的方式进行,每学期均需交纳一定数额的学费,且学生须严格按照每学期的安排进行学习和考试。

7、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课程如何报考?

实习、实验、设计考核的报考日期安排在每次笔试成绩发放后,一般在每年6月、12月中下旬。具体报考日期、地点、课程安排、报考方式及手续见每年5月和11月的北京考试报、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自考信息专递。

8、自学考试要上课吗?哪里有辅导班?

自学考试倡导考生自学,对学习形式不做要求,如果有的考生时间和经济条件许可,适当参加辅导对学习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北京市有社会助学机构近百余家,一些学校已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有一点要提醒考生注意,目前各辅导校的水平良莠不齐,考生选择学校时应先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北京大学已于2007年停办脱产形式的自考助学班,保留业余形式的自考助学班。

9、什么时候办理毕业论文申报?

按现行考试计划取得全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合格成绩的本科专业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申报,审验的材料如下:

(1)专业计划内的全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考核课程)成绩通知单、准考证;

(2)按规定必须办理接考手续的考生必须携带接考证明;有免考课程的考生必须携带免考证明;按自考办规定不需要办理接考手续的考生须携带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3)论文选题方向。

北京市自考论文申报一年安排两次,一般为6月中下旬和12月中下旬。大部分专业实施网上申报、网上缴费、现场审核,具体专业考生可查询相关通知。考生可在每年5月和11月的北京考试报、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自考信息专递查询到相关通知。

毕业论文指导答辩费为400元/科次。

10、自考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一般情况下,考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科研情况有一定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最好结合个人工作实际确定一个论文方向,并拟定一个较为具体的选题。

考生办理论文申报手续并通过现场审核后,主考院校各系会根据考生的论文方向确定论文指导教师。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到主考院校办理交费或交表手续,参加论文讲座,并与指导教师确定联系方式和时间。考生与导师见面后,导师会根据考生的理论水平和工作实际帮助考生确定选题。

确定选题后,指导教师会建议考生查找相关方面的资料,考生研究资料后,可以先拟出大致的论文提纲,得到导师同意后,就可以进入具体写作过程了。论文写作完成后,要及时交给导师审查,如果导师基本同意,就可进入论文的修改阶段,经常是几经修改方能得到导师的满意,这时候考生就可以准备最后的答辩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3个月。

11、毕业论文答辩有哪些程序?

自考论文答辩程序跟普通高校毕业生答辩程序要求相同。在考生论文写作完成后,由主考校统一安排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首先由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进行提问,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最后在考生回避的情况下,由答辩小组集体商议,给出毕业论文成绩。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考生领取论文成绩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15日—17日和12月15日—17日,同时办理毕业手续,地点在各区县自考办。考生也可在网上查询论文成绩。

12、什么时候办理专科、本科毕业,有哪些手续?

每年6月、12月成绩发布同时开始办理自学考试专、本科毕业手续。凡专科、本科按现行考试计划要求全部课程(含笔试、口试、实习、实验、毕业考核、毕业论文及设计)成绩合格的考生,需于毕业申报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提出毕业申请,并根据要求按时上报相关材料。凡逾期未办理毕业手续者随下期办理,毕业时间顺延,未按时领取证书者随下期领取。

1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加盖什么公章?

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加盖开考专业省(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及主考院校两枚公章,学位证书为成人高等教育系列,加盖主考院校公章。

14、什么时候颁发毕业证书?

考生办理毕业手续时,区县自考办会根据当年办理毕业手续的规定通知考生领取毕业证书的时间,一般来说领取毕业证书的时间为:上半年毕业生7月20日后领取,下半年毕业生于次年1月20日后领取。

15、什么时候办理学士学位申请?

一般每年3月、9月中下旬申办学位手续,但各学校安排各有差异,具体安排见在《北京考试报》及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上发布的通知,所有专业均在网上申报学位。

16、申请自考学士学位有什么具体要求?授予学士学位政策有无变化?

考生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划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口试、实习、实验),毕业论文经答辩成绩优良且一次通过,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位的暂行规定》、北京市学位办《关于授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院校授予相应学科学位。如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必须补作,补作合格者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但不授予学位。用课程学分代替外语课程不能授予学位。

17、什么时候颁发学位证书?

学位证书一般每年在1月上旬和7月上旬集中发放,具体时间网站上会发布。学位证书集中发放一般为2天时间,逾期未领取者随下期领取。

18、成绩单、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丢失怎么办?

成绩单、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遗失不能补办,只能由发证部门开具相关证明。 成绩单、毕业证书遗失请到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开具证明,学位证书遗失请到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开具证明。

19、外国是否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崭新的教育形式,以其质量好、考试形式灵活、社会信誉高,受到了国外教育同行的瞩目。英国牛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主席贝林教授曾专程来华,与全国考办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座谈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共20余所大学也正式来函,明确表示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成绩和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