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性温味辛,含有柠檬烯、花椒素、不饱和有机酸和挥发油等成分。它具有温中健胃、散寒除湿、解毒杀虫、理气止痛的作用。对治疗积食、呃逆、嗳气呕吐、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痢疾、蛔虫等有一定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它有一定的局部麻醉和镇痛的功效,对各种杆菌和球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痛风、癌症患者和孕妇要慎用
胡椒性温味辛,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它有黑、白两种,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肠炎、支气管炎、感冒和风湿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胡椒所含的胡椒碱、胡椒脂碱、挥发油等有祛风、健胃的功效。糖尿病、痛风、关节炎、痔疮、癌症、支气管哮喘等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胡椒。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油性挥发物,还有姜辣素、维生素、姜油酚、树脂、淀粉、纤维以及少量矿物质。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此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所以在我国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谚语。值得注意的是,生姜虽好,但阴虚内热以及痔疮患者要忌食。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
生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及淀粉等。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 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生姜、大蒜、洋葱、辣椒、胡椒、花椒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在绝大多数菜肴中,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有了它们,菜的味道会更加鲜美,颜色也更加好看。
你上面说的在日常饮食上应没有什么是相互相克的,都主要用来做鱼,肉等食材,有去腥味,提鲜等的作用.
但具体食材也要看具体个人的体质来决定,这个主要是看主食材,上面说的基本都是配料,一次也不会放很多(多是几克的量),我觉得值得注意的还是主食材和你要请吃的客人的身体是否有什么过敏反映和体质比较好.
上面说的东西基本都不会对正常\健康的体质有任何影响.
这几种佐料可以放在一起用的,花椒、胡椒都有被祛湿去腥的作用,但是胡椒多了会上火。八角、桂皮阴虚的人要少吃因对这种体质的人来说,是易上火的食物;对有胃病的人用生姜要适量,那种辛辣对胃是有刺激的;大蒜可以杀菌,特别是在做凉拌菜时,一定要放一些生蒜蓉。
这些东东主要是用在肉菜上的,比如说焖鸡、鸭、牛腩、五花肉都很香,另外卤肉、牛肉、莲藕、海带、干子、千张等食物也可以,但一般还要配上桂皮、草果、香叶、甘草、丁香、陈皮就更好。
如果煮卤鸡蛋的话放八角、桂皮就可以了,当然所有卤的东东都要加点糖的。
我们家做家常菜炝锅用花椒、八角、姜、蒜什么的,这样菜会更香,做汤用胡椒,没有什么相克的,好几十年也没见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