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并不仅仅是一个科目,它是汉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写作、中外文学、文化等等的糅合。这些是先人们的智慧所在,私以为学习语文让这种智慧有了价值,东南大学的张天来老师在“大学语文”课上引用了徐志摩先生的话——读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所在,而无所谓文科理科之别。 至于为什么在大学里开设语文课程,我想应该和开设高数线代大英的道理是一样的,让希望学习的人得到平台,让无意识的人得到督促。事情虽然小却不是一件小事,上述情况可以归为一个大类:交流不通,因为他的本质是:你说的我听不懂。没有什么比交流不通更阻碍文化进步的了。所以,语文是很重要的,正如同英语的重要性一样,他建立在汉语这个庞大的基础之上,永无止境。
汉语至少是不亚于其他所有语言的文化及沟通方式。你不学,怎么明白在合适的时间如何说合适的话……不要提这是口才范围。口才只是语言及文化底蕴的延伸,不是一种外挂。语文的学习跟历史是分不开的。它让你知道很多时候不是非要自己死一次才知道死难受。腹有诗书气自华。它增加你的修养。什么是修养?它应该是经由你的阅历,学识,思想以及悟性提炼而成。其实一切玩到最后都拼的是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穿个麻布衣就会让你觉得像个贩菜老农,反之纪梵希也挡不住你的暴发户气质。现在你告诉我,语文到底该不该学?其实这些我不说,你多少年后也会更深刻的意识到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就像很多人说要振兴民乐。有个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民乐什么的,并不用形式上的振兴,它需要很多的阅历才能理解。孩子们听不懂二胡的悲伤和唢呐的撕心裂肺。等他能听懂了,你拦着他他也会爱上的。”说普及普通话并不应该是灭绝方言。因为方言代表了多少代人传承下来的本地文化。他其实跟汉族文化以及中华文明并不冲突。你学了普通话并不代表就要把方言当做老裹脚布扔进下水道里面。当代社会的种种乱象,很多都是“文明成果快速平民化”带来的副作用——一种由下向上的反向消解。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在尊重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仍然有必要对“智识阶层”和“平民阶层”作一个大致的区分。
作为“文明成果平民化”的一个最直观、效率最高的方面,当代平民教育是对传统贵族教育的一种较为拙劣的模仿。对于传统的平民阶层而言,觉得超出自己日常生活的教育无用,这是正常的。但只要你希望成为智识阶层,语文是你通往“文字”和“思想”路上的交通工具,更是你用以“交流”的点金手(此处交流是泛指)。成为智识阶层有什么用?其实以平民阶层的标准来看,的确没什么用,学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或者高新技术,养家糊口或者赚大钱就行了对不对?所以在我看来,想不想成为智识阶层,全看你自己的觉悟。至少,只有智识阶层才能真正懂得周恩来年轻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心。如果你发现我上面所说的几乎无法理解,那也正好印证了语文最牛逼的作用:帮你理解世界、社会、文化和人生。
因为你学好语文,对你的数学有帮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