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这首诗的诗眼是:“绿”。
妙处:”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还做过宰相。他大力改革,推行新法,却遭到大地主、大官僚们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定回南京去看望家人。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京口(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时,船靠码头。王安石就是在旅途中创作了《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他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心情,还是显得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非常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诗眼是“绿”,全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