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现实一种》到底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2024-12-16 08:37: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余华的《现实一种》颠覆了传统理论上的情感模式,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丑,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恶。

余华在小说创作中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淋漓尽致地描写丑恶。他深入人性最黑暗的地方,用他自己阴沉、犀利、冷酷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现实一种》是作者余华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

他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虚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饱满。而回忆在岁月消失后出现,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

作品赏析

《现实一种》 余华在1986-1987年写作的小说,每一篇小说都可以被称为一个寓言。他企图建构一个封闭的个人的小说世界,通过这种世界,赋予外部世界一个他认为是真实的图象模型。这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解释世界的冲动,仿佛一个少年人突然发现他掌握着世界的秘密后迫不及待地要将之到处宣讲。

他表面摹拟的老成中夹杂着一种错愕:事实上,正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产生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也确实发现了世界的另一面。但这一时期他所刻意追求的“无我”的叙述效果迫使他不得不创造一个面具:一个冷漠的叙述者,结果,是他的冷漠而不是他的震惊留给当时的读者很深的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实一种

回答2:

余华的《现实一种》颠覆了传统理论上的情感模式,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丑,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恶。

余华在小说创作中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淋漓尽致地描写丑恶。他深入人性最黑暗的地方,用他自己阴沉、犀利、冷酷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审丑

在《现实一种》中,同一屋檐下的三代人之间没有任何真挚的感情,悲剧发生时不是相互慰藉、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而是以一还一地残忍报复和迫害。祖母对孙子、母亲对儿子、丈夫对妻子、兄弟对兄弟的态度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无处不在。

1.在祖孙关系中审丑

皮皮“爬到祖母身边,偷吃一点咸菜”,竟使祖母眼泪汪汪,喋喋不休。“你今后吃的东西多着呢,我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以吃了。”一个是四岁的孩子,一个是年迈的老人,他们共处一室,却没有一点爱。相反,有的只是自私,表现的只是冷漠。祖母的举动,必然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抹不掉的阴暗,他不知道什么是爱,因为他从未体会过。

在大人们都去上班的时候,皮皮却依然站在原处,听着雨声,并且“听出了四种雨滴声。”孩子对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他希望有人能分享他发现新事物的喜悦。所以他对祖母说:“现在正下着四场雨。”祖母听后只是打了一个响亮的嗝,没有说什么,孩子嗅到一股臭味,所以他立即离开了。祖母对孙子的淡然视之,孙子对祖母的厌恶至极,导致了祖孙之间越来越大的隔阂。在祖母身上体现的那种人性丑,也潜移默化地熏染了孩子的心。

2在母子关系中审丑

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莫过于母爱。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而在《现实一种》中,自始至终没有描写过母亲与儿子之间温情的场景。相反,描写最多的是儿子对母亲身体状况的不屑一顾,母亲面对儿子们相互残杀时的冷眼旁观。

面对山岗、山峰的互相残杀,身为母亲的她没有任何劝阻,而只是关心自己那腐烂的肠子,“为了不使那腐烂的肠子像水一样在她体内涌来涌去,她躺下以后就不再动弹。现在她感到一点声音都没有,她对此很满意。她不再忧心忡忡……现在对于她来说只有光线还活着,别的全部都死了。”面对儿子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母亲只是当他们“全部都死了”,她的眼里只有自己,只有象征她还活着的光线。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芜。而此时,山岗山峰兄弟俩的心不仅仅是一片荒芜,更是被仇恨占据的无一点空隙之地。

3在夫妻关系中审丑

恩格斯说过:“只有以爱情为基础,婚姻才合乎道德。”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人性的婚姻。人类的两性关系,其最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其中有着而且必须有爱的内容。

在小说中,夫妻之间的爱是极为吝啬的,他们的婚姻不是用爱在维系着,而是用暴力、用一种近乎无人性的摧残在延续着。皮皮对躺在摇篮中的堂弟施暴,这让他感到莫名的喜悦,因为“他经常看到父亲这样揍母亲。”仅凭这简短的一句话,就把夫妻间的关系揭示得一目了然。

山峰夫妇的儿子死了,他们彼此没有安慰。妻子只是神情恍惚的看着丈夫,“那双争着的眼似乎已经死去……两颗眼泪于是从她那空洞的眼睛里滴了出来,迟缓而下。……但她只是无声地流泪。”妻子只能用无声地流泪表达痛失儿子的伤心,而丈夫却用对妻子的施暴来宣泄心中的痛苦,他一把揪住妻子的头发,妻子“瞬间之后脸上挨了重重的一拳”而倒在床上。“山峰俯身抓住她的头发把她提起来,接着又往她脸上揍去一拳。这一拳将她打在地上,但她仍然无声无息。”“山峰把她再拉起来,对准她的乳房揍去,……当山峰再去拉起她的时候感到特别沉重……于是山峰就屈其膝盖顶住,她的身体便贴着墙壁滑了下去。”

这种暴力之气是咄咄逼人的,拳头让夫妻之间失去了爱和美好,对于山峰来说暴力可以使他得到快感,可以抑制他内心失去儿子的伤痛。而他却始终没有意识到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这时妻子仅仅是他发泄的工具罢了。

4在兄弟关系中审丑

在山岗、山峰出于对自己儿子的本能的爱而相互仇杀。最后,他们的家庭在残杀中土崩瓦解。人类之间的亲情在仇恨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把不顾兄弟情谊而相互残杀写得活灵活现。《现实一种》中的兄弟俩本是“同根生”却落得“相煎”的地步,这不禁让人如芒在背。

即使在山峰儿子的不幸没有发生以前,他们上班的时候即使走在一起,也像是互相不相识一样,默默无语一直走到那所中学的门口才分开。在皮皮无意摔死了堂弟之后,这种沉默被打破了,引发了一场充满血腥的家庭战争。山峰毫不留情地一脚踢死山岗的儿子,山岗处心积虑的谋害了山峰。小说将这个残忍的故事、血淋淋的仇杀过程展示出来。山岗把山峰紧紧地捆绑在树上,接着,山岗“蹲下身去脱山峰的袜子”,“往山峰脚底心上涂烧烂的肉骨头”,让小狗去舔山峰赤裸的脚底,使山峰奇痒难忍。在山峰奄奄一息的时候,山岗“揭开盖子往里抓了一把,又涂在山峰的脚底。那条狗立刻扑了上去继续舔了。”这次,山峰彻底大笑而死。种种暴虐残忍的场面在山峰的大笑窒息中宣告落幕。

祖孙间的冷漠、母子间的淡然、夫妻间的暴力、兄弟间的残杀,让我们看到了“人是如何被暴力狭持着向前走,最终又成为暴力的制造者和牺牲者的。”

二 通过人自身审丑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既然人是从动物发展而来的,人自身就具有恶的根源,人的本质力量不一定就是美的,还有丑的一面。

1通过人的行为审丑

在小说里,皮皮的行为最引人注目。皮皮因自己喜欢听堂弟的哭声而不断地抽打堂弟,“他禁不住使劲拧了一下,于是堂弟‘哇’地一声灿烂地哭了起来”,堂弟的哭声“使他感到莫名的喜悦”,他为了得到进一步的快感,“随后对准堂弟的脸打去一个耳光”,皮皮“不断地去卡堂弟的喉管又不断松开”,就这样“一次次地享受着那爆破似的哭声。在堂弟没有充满激情的哭声时,“他开始感到索然无味,便走开了”,在后面又写到,“然而孩子感到越来越重了,他感到这沉重来自于手中抱着的东西,所以他就松开了手,他听到那东西掉下去时同时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沉闷一种清脆,随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在不明世事的孩子眼中,暴力已经成为一种发泄的工具,更严重的是,由于皮皮的过失而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上演。皮皮的行为是丑的,而这种丑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更加让人深思。

山峰在妻子脸上打上重重的一拳,然后把她再拉起来,对准乳房揍去,又将她的头狠命地往墙上撞了三下;山峰按住皮皮的头,让他舔净地上的血迹,然后又飞起一脚将她踢死;山岗在山峰已经奄奄一息之时,又往山峰的脚底涂上一把烧烂的骨头,让山峰在大笑中直至死去。在文章的最后,医生解剖山岗尸体的场面中,“医生”已经不再是道德高尚的救世主,而是残忍的侵略者,争先恐后地瓜分“领土”。在这里,残忍的主题与医疗的主题猝然相碰撞,在余华笔下,医生的活动与其说是人道,不如说是暴虐地残杀。医生巧妙地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医生们的出场,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人行为之丑的一面。当三十岁的女医生刚刚刮完尸体的皮肤后,“这时站在一旁的几个医生全上去了。没有右边挤上位置的两个人走到了左侧,可在左侧够不到,于是这两人就爬到乒乓桌上去,蹲在桌上瓜分山岗……”胸外科医生非常舒畅地切断了“所有从心脏里出来的血管和神经”,接着山岗的胸膛和腹腔也随之被掏空。

2通过人的心理审丑

作品不仅对人的行为之丑作了剖析,同时对人物的心理之丑也进行了刻画。皮皮兴致勃勃地欣赏山峰的拳头,父亲没有倒下使他兴高采烈,而母亲的好意规劝,却使他愤然大哭。生活中的恶使他兴奋,生活中的善却令他勃然大怒。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看到大人们在打仗,正常地反应是害怕地逃走,或是慌乱的大哭,而小说中的皮皮却显得异常,可见其幼小的心灵中有着多少暴力留下的痕迹。

在看似复仇结束的情况下,山峰却将侄儿踢死。山峰让皮皮舔净地上的血,山峰也答应山岗皮皮舔净血后一切就都算了,当皮皮趴在地上的时候,“山峰却飞起一脚踢进皮皮的胯里。”把皮皮踹死了。所有的复仇都是在看似平静、善意、笑容的掩饰下展开的,不禁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人性的残忍、人心的险恶,使人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牺牲亲人的生命。

通过人与人的关系及通过人自身的审丑,使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现实一种》呈现出人人相残的可怕现实,揭露了一个残酷丑恶的现实世界。余华忠实于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敢于正视人生的痛苦和现实中的丑恶,并且真切地表现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不断地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这正是对传统美学观念的反拨,是对那种虚幻的粉饰太平的唯美主义的反叛。

回答3:

《现实一种》是余华的一部中篇小说,成文于1987年。小说主要讲述了两兄弟互相仇杀的故事。

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这一家有一位老妇人,还有她的两个儿子山岗和山峰的小家庭。哥哥山岗的儿子皮皮四岁,弟弟山峰的儿子还在摇篮之中。山岗山峰和他们的妻子去上班,他们的老母亲和孩子留在家中。

皮皮失手将堂弟摔在地上,导致堂弟毙命,这一家人的悲剧便爆发了。山峰为了给儿子报仇,一脚踢飞了皮皮,皮皮死掉;山岗为了给皮皮报仇,将山峰捆在树上,让狗舔他的脚底板;山峰奇痒致死;山峰的妻子报警,山岗被判死刑,遗体被捐献,尸体被解剖。故事快结束的时候,他们的老母亲也在孤单中死去。

小说读来令人毛骨悚然,血腥、暴力、无情、冷漠充斥其中。读罢之后,回来思考,这个故事为何会产生如此恐怖的感觉,除了故事情节的设定之外,还和余华设定的亲情背景、营造的漠然氛围和零度叙述的方式有关。

一、亲人之间的感情缺失、酿造了冤冤相报的悲剧

余华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家庭中,人们常说亲兄弟明算帐,但是亲兄弟之间报仇到性命丢失还是少之又少的。悲剧看似从四岁的皮皮摔死堂弟开始,其实,这个家庭本就没有了温情。情感丧失已久,皮皮不过是使矛盾显化而已。

小说开头就是母亲的抱怨,阴雨天,雨声连绵,她的抱怨也像雨声般滴滴答答,她觉得自己的骨头像筷子一样被折断了。早餐,皮皮吃了她的一点儿咸菜,她便眼泪汪汪。两个儿子上班之后,她便回到自己的卧室,没有照顾两个孙儿。她对于孙辈,没有该有的关爱,她只关心自己的骨头是否又折断,自己的肠子是否腐烂,就连山岗和山峰大打出手的时候,她也未曾关心。

两位儿媳的脸像泥土一样,对于婆婆,她们没有丝毫感情。上班的路上,两兄弟像是不认识一样。皮皮打堂弟耳光,是学着爸爸打妈妈的样子。当山峰得知儿子死去时,第一时间将妻子暴打一顿,并吼道“为什么死去的不是你。”

在这个看似完整的家中,祖孙之间,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都没有温情存在。亲人之间的心与心不再相互联结,而是独自在这世上喘息。余华将人世间的自私与冷酷集中于一个本该温馨的图景中,更显示出人性的残忍与残酷。

堂兄不小心使堂弟丧命,在生活中或许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山峰没有要山岗提出的金钱补偿,而是让皮皮去舔地上的血。一般事情至此,也就作罢。因为大人的生活还得继续,而山峰却在这时将皮皮一脚踢飞,也就酿造了新的悲剧。一命抵一命,一命又一命,就在这个家庭中反复着。

亲情,本是世间最不需理由的感情,难道真的如一些人所说,亲情,不过是靠血缘强制维持的感情?生活中因为亲情反目的不在少数。因为有了血缘亲,于是有了关联,家产之争,借钱不还,有多少人谈到亲戚的时候都是恨字当头。如果不相识,不会有爱,也不会成为仇人。而亲情,给了人们天然的关联,却成为一些人仇恨的根源。

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弥漫着绝望的氛围

除了亲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中当然也涉及到其他情感,总体上,人们之间,像是毫无关联的独立个体。

当山岗结束了哥哥的生命,带着换洗衣服逃离的时候,感到身旁的人“像是转得很慢的电扇叶子一样,在他身旁一闪一闪。”那些或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于山岗来说,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人。也许,在他的眼里,那些身影已经不能称之为人,而是没有血肉也没有灵魂的躯体。

当山岗走向刑场,他看到了四周围观的人群。而他自己,也曾经是这群看客中的一员。如今,他的位置从人群中微不足道的一员成为被观赏的主角了。不经意的位置颠倒,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山峰的妻子冒充山岗的妻子,告诉警方,她愿意将山岗的遗体献给国家。于是,山岗死后,成为医生们解剖的对象。医生们对于人死后的身体早已麻木,他们贪婪、挑剔,面无表情。

整个故事中的冷漠,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无力感。好像,你稍微不用力,就错过了呼吸。故事中充斥着愤怒,没有关爱,没有心疼。人们都像行尸走肉一般。彷佛支配着人们去行动的,不是理智,不是心灵,不是大脑,而是什么不可言说的冰冷的外部力量。

余华所描述的这种冷漠无情,其实并不少见,只不过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选择屏蔽这些灰暗的东西,行动上我们又在实践着这些冷漠。当一位老人摔倒,路人当作没看见一样走过,如果有人上前一扶,不是被当作好人被称颂,而是被当作傻子被愚弄。一群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在同一辆公交车上,所有乘客对于某一女性对司机的胡搅蛮缠选择沉默,于是众人一起被动着冲向了水底。

三、零度叙述的写作方式,读来陌生又恐怖

比《现实一种》情节精妙的、离奇的故事有很多,为何这部小说读起来却让人脊背发凉?这不得不提余华选择的零度叙述。

零度叙述就是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不参杂任何个人的思想,与读者处于平等的位置,作者只客观叙述,而不暴露自己的立场。余华曾说,他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与一般作家大量运用心理描写不同,余华尽量节制对心理的描述,只是透过人物的动作和周边的环境来展现。

这种写作方法起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写作的零度》。这种写作方式不是不要感情,而是要将丰沛的感情隐藏起来,极其克制着去写。

因此,读《现实一种》时,当孩子死去和兄弟反目时,读者会感觉到巨大的悲伤被掩藏了,余华的语言中根本看不到悲伤,因为读起来会感觉到压抑。满腹的泪水找不到文字的出口,只能在心中憋闷着,这是一种非常不愉悦的阅读体验。

有时,甚至感到有些文字莫名其妙,有如寒冰覆身,动弹不得。

“她看到儿子躺在阳光下,和他的影子躺在一起。”

“她挺起身子,抬头看了看天空,她感到天空太灿烂,使她头晕目眩。”

“她看到儿子躺在阳光下,和他的影子躺在一起。”

“她挺起身子,抬头看了看天空,她感到天空太灿烂,使她头晕目眩。”

余华这样来描写发现孩子已经死去时,母亲的反应。虽然文字中有“阳光”,有“灿烂”,就是没有哀痛,但是你明明能感受其中巨大的悲痛。这痛苦被压抑着,无处释放,流经身体各处,从手指到眼睛,到头顶,到心间,没有一处是舒服的。

人性邪恶,自私自利,理智沦丧,余华用笔触告诉你,这个故事,不过是一种现实。

真实世界就是残酷的,好在,余华并没有完全否认人类心中的善,爸爸为儿子报仇,丈夫代替妻子接受惩罚,都是故事中少有的爱的体现。

回答4:

余华的这部小说颠覆了传统理论上的情感模式,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丑,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恶。

回答5:

余华的《现实一种》颠覆了传统理论上的情感模式,叙述了兄弟间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从小孩子们的无意伤害到大人们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丑,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恶。
余华在小说创作中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淋漓尽致地描写丑恶。他深入人性最黑暗的地方,用他自己阴沉、犀利、冷酷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