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地域怎么样?有什么有名的地方吗?

2025-02-24 06:18: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人版图。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

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

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职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
潮州最有名的地方:朝州八景潮州外八景:
明代官宦、墨客、诗人畅游潮州后已留下咏颂山水景观的潮州八景:龙潭落照(今湘桥区花园村五龙潭),凤山秋菊(今潮安归湖彩凤岭下),笔峰晚凉(今笔架山下),金山朝旭(今金山顶),凤栖木棉(今意溪凤栖山别峰寺),韩亭秋月(今韩文公祠前后),西湖梅风(今西湖处女泉边),文峰飞翠(今桑浦山玉简峰)。到了清代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潮州八景:湘桥春涨,是吟咏始建于宋代我国著名的首座启闭式石桥——湘子桥的景色;韩祠橡木,是咏颂现存历史久远、保存完整的唐代韩愈治潮功绩的韩祠景观;凤凰时雨,是吟咏建于明、现重新修建的凤凰台景区那迷人的景色;北阁佛灯,是吟唱始建于宋、著于明,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掌故于一体且精巧秀逸的北阁景区;西湖渔筏,是吟唱始于唐、著于宋、盛于明、芜于清,如今山青水碧的西湖景色;龙湫宝塔,是追忆昔日北阁下、“塔院维舟”的
龙漱塔,现移情寄物于凤凰塔之景物;鳄渡秋风,是唱颂唐韩愈在此祭鳄及与意溪遥对古渡口的景观;金山古松,是吟颂抗元英雄马发墓上“马丘松翠” 的景致。这些景物乃是潮之旅必须游览的人文景观。我们现时可以游目畅怀的胜景是清代传颂至今的“潮州八景”,那么,为何清“八景”能逐渐替代了明“八景”而流传久远呢?游人未必能道出个中的缘由来。
现在的潮州八景地处古府城郭之外,故称潮州外八景,府城位于韩江中下游,金山峙其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其西,韩水绕郭南流,自然构成一幅“三山一水护城郭” 的山水走势图。八景除“西湖渔筏” 外均在韩江之滨。这与潮州城的山川形胜及风水格局有关,如古民谣日:“潮州似文公,头枕成林峰。左手抚笔架,右手托葫芦。脚踢魁星斗,北(腹)有凤来含仪。葬着肚脐地,代代出王侯。”也就是说,潮州八景是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与山水交融的景物,留有潮州的官宦贤人旅境履痕,以及儒、道、释相映交辉的遗风。这些以人文与山水自然成天趣的景观,顺应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