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孟子的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2024-12-14 04:25: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孟子的“仁义”思想
“仁义”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孔子和孟子都讲“仁义”,但比较而言,孔子偏重于讲“仁”,而孟子侧重于讲“义”,孟子认为,生命与“义”,都是人所珍贵的,当生命与义不可兼得时,应当“舍生取义”,可见其对“义”的重视。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认为人都具有恻隐、羞恶、恭敬和是非之心,而这“四心”,也是仁、义、理、智的发端,所以他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毛主席的名句“六亿神州尽舜尧”当来源于此)。
孟子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对于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形成有过相当大的影响。
二、孟子的“王道”思想
在政治主张上,孟子提倡 “施仁政,行王道”,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仁者才能无敌于天下,这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孟子的“王道”理论,提倡以人为本,以德为辅,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以教育为手段,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反对战争。具体的措施包括:施“仁政”、开“井田”,“省刑罚,薄税敛”,达到社会富裕,“民有恒产”,“五十衣帛,七十食肉”的理想社会,“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时代,能有这样的认识和见解,无疑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三、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对待人民的事情要积极,“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以此认识为基础,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要求统治者要爱惜臣民,争取人民的支持,要“与民偕乐”、“与民同乐”、“忧民之忧”,“使民有恒产”,“送生送死无憾”,指出只有得到人民支持的国家才是不可战胜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做君主要的要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否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深刻的指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不仁不保四体”的道理,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就是因为“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告戒做君王的不要倒行逆施,要勇于知错改错,“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异位”,要懂得尊重部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无论君王还是臣下,都要各行其道,在其位,谋其政“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都是足以振聋发聩的。
对倒行逆施,作恶多端而失去民心的暴君,孟子说得更直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矣,未闻弑君也”
四、孟子的社会“分工” 思想
孟子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对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对当时农家和道家学派主张的每个人都应当参加农业生产的说法给予了猛烈抨击,认为那样做的结果,只能使社会发生倒退。
他主张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国家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应当分工。认为体力劳动者应当缴税来供养治理国家的官员,劳动者应该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一度受到人们的攻击,认为他是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制造借口,实际上,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这段话的上下文看,我觉得孟子并没有歧视劳力者,因为按孟子的思想,既然 “人皆可以成尧舜”,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劳心者”,即领导阶层,去管理别人,让被管理者“供养”,即使现在,我们的政府官员不是一样靠我们的纳税人养活吗?可见孟子说法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关键是我们对这句话怎么去理解。
五、孟子的“变通”思想
孔孟思想只所以受到后人的推崇,除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往往以人为本,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们实际的需要,适当调整,变通执行,而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后世恰恰因为墨守成规,死搬硬套,犯了诸多错误。
象对后世影响至深的“男女授受不亲” 的说法,我们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原文见《孟子•滕文公下》第十七章。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它翻译成现代文):
淳于髡说:“男女间不亲手递接东西,是礼吗?”
孟子说:“是礼。”
淳于髡说:“如果嫂子落水,要亲手救它吗?”
孟子说:“见嫂嫂落水而不拉起她,那无异于是豺狼。男女间不亲手接递东西,是礼的规定,嫂子落水而伸手拉起她,是变通的办法。”
可见,对于“男女授受不亲”的讨论,孟子和他的学生们早就讨论过了,所谓礼是死的,人是活的,礼都是为人服务的,我们不能因为礼而把人自身的价值忽略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又说:“仁也者,人,合而言之,道也”。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孟子的基本思想,这跟后世儒生们的迂腐与盲从是成鲜明对比的。
其实孟子本人在现实中也是这么做的,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为捍卫儒家学派的基本观点,他对墨家、道家的思想都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是,这并不防碍他吸收墨道学派的一些观点来丰富和发展儒家的观点,发展孔子的思想,以适应战国时期新形势的需要,他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