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古代历史,我们第一反应便是:“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七个朝代可以说是代表着整个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然而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段时期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至于为何如此,笔者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政权的建立不具有正统性
何谓正统?我觉得就是一个政权所存在的合法性,能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如两汉四百余年的国祚,中间出现过吕后临朝称制和权臣王莽建立新朝,但是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可,因为他们非刘氏子弟,在血统上就已经不具备合法性。
而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时期所缺乏的正统性除了体现在皇室血脉上之外,还体现在种族血脉这一方面。
在封建社会,皇室血脉体现在一家之姓,皇室亡,则为亡国。而种族血脉关系到整个民族,种族亡,则为亡天下。南北朝160多年的历史,中原大地处于一个分裂状态,同时朝代更迭也非常频繁,先后出现了“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和“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而这些政权大多以少数民族统治为主,这也是在古代以汉人为中原正统的思想所不能允容的。所以在南北朝结束后,也没有任何史学家编著一本完整的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史书。如此一来,南北朝没有存在感从古代便已经开始了。
两段时期缺少一条发展主线
不可否认分裂割据的局面和朝代更迭频率的确是导致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不为人所熟知的一个重要原因,诸如五代十国时期,从朱温反唐建立后梁到赵匡胤篡位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持续了70余年,这当中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和“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十个国家政权。70余年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可以说是比较短的,而在短短的70余年中先后出现了15个政权,可想而知政权更迭有多频繁,他们存在的时间有多短,这便使得史书对他们的记载也就少之又少了。
除此之外,在这两段分裂割据的时期,其发展一直都缺乏一条主线,如同一部小说,没有主人公和主旨,读者便无法观读下去。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分裂割据,但它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秦朝的崛起、发展到统一天下。东晋和南宋偏安一隅,但它们始终贯穿着抵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这一主线。
而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鲜明的特点则是军阀割据混战,王朝更换频繁。整个中原也没有一个正统政权搭建一条历史发展的主线。这种零散碎片化的历史片段也就很难令人铭记,更别说什么存在感了。
结语:
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时期缺少存在感除了历史因素影响之外,还有现实因素息息相关,自现代以来,历史教科书上对于这两个朝代的描述也是一笔带过,同时以这两段时期为背景所拍摄的影视剧也是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在民间的普及也就太过于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