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邕王妃看到明兰的时候,知道这是跟齐衡有绯闻的人,想叫过来看一眼…
我觉得如果真让邕王妃看清了,明兰下场不会很好…
然后平宁郡主及时讲了个故事,引开了邕王妃的注意力,且用故事讽刺明兰不配,邕王妃听完就安心了…
很显然,平宁郡主虽然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但也不是恶毒心肠,能够看明兰落得荣飞燕下场的人…
2,小桃跟明兰关系太好了
小桃从小就跟在明兰屁股后面跑,华兰出嫁,明兰去宴会上偷好吃的,分给小桃…
小公爷给明兰的菱角,明兰看毛笔的功夫,小桃已经开始不客气的吃起来了…
明兰忙完嫣然的事,二叔找她算账的时候,也是小桃让明兰去那店吃好吃的…
明兰去华兰家的时候,华兰刚走,明兰就给小桃尝尝吃的,两人还开始讨论起点心做的品质如何…
明兰出嫁的时候,在轿子里哭的正伤心,小桃在外面问明兰饿了么,自己带了一篮子吃食,然后3句不离吃,硬是把明兰逗乐了…
明兰嫁过去之后,小桃更强了,全京城哪的点心最好吃了如指掌,宴会的点心选哪的都听小桃的…
3,小秦氏把廷炜扔进枯井
开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小秦氏要把廷炜扔进枯井,后来一想,廷炜虽然不跟小秦氏是一伙的跟二叔颇为亲近,但到底是两不相帮,站在中间位置,,,小秦氏听说二叔没死,已经知道自己一败涂地,考虑到二叔是睚眦必报的狠人,当初自己差点烧死二叔的儿子,二叔就往自己儿子院里扔把火,如今自己又放杀手去杀二叔的媳妇孩子,肯定担心廷炜会遭到二叔报复…
所以小秦氏把廷炜扔进枯井,一则周围有人,有向妈妈在,井是枯井也不深,廷炜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也不会有任何危险,,,二则扔进井里压上石头听着着实吓人,,,三则枯井在门口,二叔过来算账必会经过这里,二叔还没来得及见到小秦氏,看见廷炜这样肯定会暂时不想报复的事先救弟弟出来,,,这样一来就表明小秦氏跟儿子彻底决裂了,也就相当于把中立的廷炜推向了顾二一边…这也是小秦氏在身败名裂,一败涂地之下最后能为廷炜做的事了…
4,以前一直觉得明兰对蓉姐,只是教她算账,对她挺好,后面蓉姐突然喊明兰母亲觉得有点突兀,,,
二刷的时候发现
明兰真的把蓉姐当成亲生的,总是带着蓉姐的,明兰找祖母谈话也带蓉姐去祖母房里,,蓉姐明兰祖母三个人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却俨然构成一幅和谐的祖孙三代图,蓉姐在祖母房里也没有那么多规矩,趴在桌子上就睡着…
大人们在谈话,孩子在旁边睡着,很贴近生活,蓉姐虚化了,所以第一次没注意到…
明兰祖母一点也不把蓉姐当外人,视如己出,不排斥,也表现在这些细节中,所以蓉姐喊明兰母亲真的很感人…
其一,对话中提到了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它是中原与北方的重要屏障,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价值。
其二,仲怀与则成从小志在建功立业,收复边疆。
938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自宋太祖赵匡胤,宋朝一直想收复燕云,并为此发动过战争。
直到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
其三,学究课上元若谈起对“三苏”《六国论》的见解,“三苏”即苏洵、苏辙、苏轼。
元若引用“三苏”的《六国论》,说明当时苏氏父子已入仕成名。
1056年,苏洵带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小试官是梅尧年。欧阳修很赞赏苏洵的《权书》等文章,向朝廷推荐他,公卿士大夫也争相传诵,苏洵一时名声大盛。苏洵的《六国论》即是《权书》中的一章。苏轼、苏辙也分别写过《六国论》。
苏洵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直指北宋“澶渊之盟”以金钱买边界和平等做法。
苏辙的《六国论》论证了当下的“天下之势”,提出了“自安之计”。他认为天下之势是秦与六国争天下,关键在于韩、魏之郊野,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山东诸国不惜代价去“厚韩亲魏以摒秦”。
苏轼的《六国论》是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指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从这三处台词,我们可以得知,即使朝代架空,不作为历史剧呈现,剧中人物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文人志士倍出的时期。这也与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创作思想达成了一致。
《知否》现在大火,真心觉得现在清宫剧太多了,好像古代就是清宫里那个样子,要么就是仙侠剧穿着古装戏服乱七八糟的行礼。《知否》这个剧那么长剧情还得慢慢看才行,但是宋代官宦人家那种感觉已经出来了。昨天看剧看到关于斗茶的那一番介绍我都想去学了,其实他们斗茶的话是,斗的点茶的茶面。点茶会打起茶沫,浮在茶水表面。有能力的人可以点出茶山水,就是说茶沫在茶面上表现出一幅画的样子,由此可见宋朝人是有多风雅。宋代的电视剧太少了,这个朝代大有可表啊,一个可以有夜生活的朝代,真是忍不住想给个赞。第一次知道宋朝的点茶,是看哑舍二的时候,讲过打茶和咬盏,只可惜一直没见过,现在终于有电视剧去拍摄这些了,还有插花焚香,投壶马球锤丸。昨天小公爷给母亲过寿的画,我这种精致细节控真的要哭了,特别喜欢宋代那种文人雅士的雅致生活,可算是看到相对靠谱的影视再现了。真心觉得古代生活中这些优美的东西值得传承颂扬,为人所知,而不是大家都只知道古代有三妻四妾下跪磕头。话说陆羽的茶经里面就提到碾末,头泡沸水,感觉跟现代茶艺差别甚大。电视剧情节主旨才是灵魂,细节是锦上添花,近年好多剧注重细节打造精品,可惜本末倒置。《知否》还没看完主旨不能总结,但就剧情流畅度和节奏来讲我还是很满意的,感觉很好看也不会想要快进。
其实导演在此剧中对明兰的处理是先抑后扬,母亲死前的嘱咐,明兰一直活着小心翼翼。孔嬷嬷入府,明兰对孔嬷嬷非常佩服,明兰和祖母的那一段有关孔嬷嬷智斗林姨娘对话精彩纷呈,明兰对嫡庶、长幼的评论可见她活着通透也以此救了父亲一命。被祖母推荐管家,以及与墨兰针锋相对地对峙,所以有如兰说明兰活过来了,在马场为闺蜜出战拼着命去赢球,这些赵丽颖都演出了书中明兰的精髓,知否需要慢慢品味,婚后的明兰才更加精彩。赵丽颖这几年凭着几部热播剧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她的脸不够高级,但是脸具有亲和力让百姓喜欢;她的表演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但是她自然接地气的表演更贴近剧中人物,10年龙套不是白跑的。
我超喜欢这部剧的感觉,很多人说它慢,但我就是喜欢它慢,只能说各花入各眼了,这剧确实不适合急性子的人看。这部剧才看了十几集,真心良心,制作精良,道具精美,重现了宋代贵族的生活,原音最支持虽然有人说丽颖台词功底不太好,但个个演技在线,没有想快进的冲动,人物刻画也很到位。电视剧拍的比小说精彩多了,无论是情节的充实,还是年代背景的设定,整部剧的色调,服装,人物诠释,还有作者说的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都深得我心,绝对算得上佳作。就斗茶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描写的这么出彩,实乃佳作。
《知否》当中演技被讨论的最多的就是林小娘和盛明兰最后对峙的一幕,很多人都说两个人的演技对比太明显,林小娘的演技吊打小赵,觉得配角演得比主角好。小编在想现在的趋势就是欣赏浮夸,否认内敛,仿佛大哭大闹才是好演技。小赵和林小娘最后那场戏很多人诟病,但那场戏恰恰是我最欣赏的之一。不需要大哭,不需要剖析自己怎么算计的,对这种人有什么话好说的呢?就那样忍着泪静静的看着她自取灭亡就行了。明兰去见林小娘就是为这么多年的隐忍痛苦画上一个句号,明兰出门后看了看月亮,然后挽着小桃离开,迈向新生。这里明兰的表情是有点轻松的,非常喜欢小赵出门之后的那场表演。
小编不咋喜欢看国产剧,平时看各种小花的偶像剧,各个有名的配音声线听多了都很熟悉也就腻了,感觉融不进角色里,小赵那些古偶啥花千骨陆贞我一个也没看过,这次其实是冲着夫妻档的噱头和正午的品质来的,古装剧近几年只看了榜1榜2再往前就要到神探狄仁杰了,现在天天搜剪辑看。很喜欢小赵的生活化表演方式,和大娘子偏戏剧的表演方式算两个个极端吧,这样生活化的演技和台词真的让我感觉特别美好,好像走到剧里一样,跟以前大众看惯了的那种浮于人物表皮之上的表演的念词截然不同。
不破不立,小赵放弃了以前的表演方式,用以前没用过的表演方式,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小编觉得她的演绎很细腻,就好像她真的是明兰本人。朋友非说她木木的,我就特意找了几个场景,让她认真看,她看完了也承认那几个场景不错。确实很多人就是喜欢演的用力,恨不得演员把字写在脸上。生活中有谁会那样?
演戏演戏,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让人看不出表演的痕迹,让人感觉演员等于角色吧,小赵继续加油,演这一部正午剧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新的表演方式。
1.二哥哥三哥哥要去贡院考试时,明兰送来护膝
大娘子接到手里,夸明兰手巧
如兰问:这护膝是只有我们家哥哥有,还是林栖阁也有
然后妈妈说两边都有,如兰就有些不高兴,说明兰两头充好人
然后大娘子说
大娘子就边教育如兰边把护膝叠好收起来
林小娘只是点个头表示知道了,看都没看一眼
长枫更是嫌东西拿不上台面
墨兰也嫌弃,说明兰穷酸
然后他们一家把人家辛苦送来的东西奚落了一番,就扔在一旁了
明显的对比出了大娘子和林小娘的格局,和对孩子教育的差距(联想起了后面下毒时,明兰对大娘子说的话)
2.在玉清观里小蝶把当年卫小娘给她的镯子还给明兰,说这是小娘唯一的嫁妆,要跟着明兰一起出嫁
大婚的时候
3.郡主娘娘真真是小公爷最大的缺点,每个人夸小公爷的同时都要提一嘴他母亲
有郡主娘娘这样一个婆婆谁不害怕
4.王老太太对盛纮的称呼
聊的好的时候
聊的不好
5.小公爷发现了明兰送给他的护膝时,吟的一句诗,出自《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