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机械表有,其合理的分布是:
①振动系统中,摆轮上、下球面弧孔钻2粒,摆轮上、下托钻2粒,圆钉钻1粒,共5粒。
②擒纵机构中,擒纵轮上、下钻2粒,叉轴上、下钻2粒,叉瓦钻2粒,共6粒。
③传动轮系中,中心轮上、下钻2粒,三轮上、下钻2粒,秒轮上、下钻2粒,共6粒。
钻数手表中装用的宝石的粒数。是手表规格特征和质量等级的一个标志。通常有17钻、19钻甚至24钻、50钻等。但并不是钻数越多,表的质量越高。
有的手表在非工作部位也装有大量的表钻,那些是非功能钻,对表的性能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起装饰作用。一般的17钻表中,17粒宝石都是功能钻,均安放在该用表钻的部位上。
扩展资料:
1700年发现钻孔的红宝石作为表的轴承可以大大降低摩擦力和损伤,也显著提高了机芯寿命。整个18世纪中大部分机芯都以红宝石代替原来的材料,那时候确实是天然宝石,不过成本太高,只有高档表用。
再到1902年,人造宝石可以大规模生产被广泛使用,直到现今。所以其实所谓的“钻”并不是珠宝上的天然钻石,而是人工钻石,对手表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人以为钻石数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不能单凭宝石数量就去判断一个机芯的高低,非工作部位表钻对表的性能和质量影响不大,只是起到装饰作用。一般单机表具备17-19钻已能满足需要,自动表则可增加到30钻,再多就不起作用了,属于装饰钻。
通常是摆轮处5个(包括上下钻2个,上下托钻2个,圆盘钉1个),二轮、三轮、四轮、五轮各两个,擒纵叉4个加起来共17个,买表记得手表钻数不低于17个。还可以在头轮的上下轴孔+2钻,为19钻。超过19钻的一般是在擒纵轮、擒纵叉、过轮的轴颈处边加托钻,共21-30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表宝石和钻数
从功能上来讲,机芯里的红宝石是用来做“轴承”的,很多零件就通过这个轴承来旋入和固定。用它做轴承可以大大降低机芯部件运转时产生的摩擦力和损伤,防尘效果好,还能利用毛细现象保持住润滑油,延长腕表的寿命。从视觉上来讲,红宝石的使用让机芯看起来更美观。红宝石的数目也会标注在机芯的背面,早期一些表款甚至会将“宝石数字+JEWELS”的字样直接标在表盘上。
这个钻是人工钻,是用来作为相关零件安装在手表上的, 因为钻的特性是耐磨损坚硬,这是很多金属零件不具备的属性
机械手表中有很多齿轮轴,这些齿轮轴在运行中轴孔会慢慢磨损,影响到走时精度,所以好的表就在轴承位置装上钻石,增加轴承的耐磨性,借以提高手表的走时精度。当然是钻越多越好,一般在几钻到二十多钻之间。
表的钻数,多数表盘上刻有该表的钻数和来频率数,钻数的多少是衡量表机质量的标志之一,钻数是手表中装有宝石的粒数。普通手表要求17钻~19钻,自动表要求25钻~30钻,并不是钻数越高越好,非工作部位表钻对表的性能和质量影响不大,只是起自到装饰作用。在一般17钻的表中,17粒宝石都是功能钻,其合理分布为:振动系统中5粒,擒纵机构中6粒,传动轮系中6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