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必修一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一地理复习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生物复习资料 有多

2024-12-25 15:04: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字体事宜:
  黑体字加重为题目 或者 重点记忆
  黑体字为必备知识点
  宋体字加重为需要理解的知识点
  楷体字为帮助理解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夏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
  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

  西周
  分封制 实质:授民授疆土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秦
  (1) 统一的基础
  群雄割据 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 统 一: 时间:前221年; 人物:赢政。
  (3)确 立: 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4) 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
  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明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清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黑暗时代:300年
  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 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实质:城邦居民内部的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4.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政制发展
  1. 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 帝制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政体 君主立宪 总统共和 民主共和 共和制(专制)
  特点 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 过程曲折 专制、军国主义
  纲领文件 《权利法案》 《1788宪法》 《人权宣言》 ——
  领导者 —— 杰斐逊 —— 俾斯麦
  元首 女王 总统 总统 总统
  实权掌握者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此表非常重要)

  英国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215年《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1688光荣革命
  4.1689《权利法案》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美国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法国
  一、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大革命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学习建议:法国政体的确立非常曲折 但同时又是考试重点 一定要多加记忆!!!

  德国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 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 鸦片战争
  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 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四、 太平天国
  一、 运动的兴起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全盛(1856年)
  全盛时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二、 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三、 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 甲午中日战争
  1、 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
  2、 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 1894年
  3、 结果:《马关条约》 1895
  4、 影响: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
  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C、极大刺激西方列强。“三国干涉还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
  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B、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政策:镇压—招抚—镇压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八国联军侵华
  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 过程: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
  3、 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4、 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五、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组织基础: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
  B、同盟会 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主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二、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五族共和”。
  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华民国建立:
  A、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B、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2、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大权在握;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
  五、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2: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大祚荣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如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支五代的历史。
60、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 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 (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