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制作过程

2025-01-02 12:23: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工序炼泥,制胚,上釉,烧窑,彩绘。
瓷器的炼制一般需要以瓷石,石英石或者莫来石等为原材料,而釉则是由长石,石英,滑石,高龄土以及某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研磨而成的浆。再把釉涂在胚体表面,通过高温加热使其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最后形成瓷器。
练泥
练泥就是使用高领土,瓷石这种具有可塑性,且粘性较好的粘土将其磨洗,除去杂质后揉匀,慢慢的调和成制作瓷器的瓷泥。练出来的泥将在以后作为瓷胎。
制胚
其实就是利用模具或者自己动手把练出来的瓷泥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外观,比如你想要一个碗,那么就把它捏成一个碗的形状,想要一个花瓶就把它塑造成一个花瓶的外形,将泥胚制作好之后晒到半干的状态,然后再将其放到拉胚机上通过刀收取胚胎表面,以此来保证自瓷器外表光洁,最后再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材质的雕花刀在模型上刻出所需的花纹。
上釉
釉在瓷器中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一般釉下彩我们在家用的瓷器以及青花瓷中都能够看到,其实就是在上釉之前将一层颜料涂在瓷胎上有了釉的保护和隔绝,能够让颜料的色彩长期保存,长时间把玩也不会磨损和掉色。但正是由于颜料是在釉之下,所以颜色看起来并不鲜艳。
釉上彩就是先给瓷胎涂上釉,然后放入窑里面,烧完后再进行上色,上完色再放入低温的炉窑中,再次进行烧结。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鲜艳,但是由于颜料在釉的外面,所以很容易掉色,如果将其长期置放在太阳下暴晒会导致瓷器的表面磨损严重,颜色也会脱落。
釉中彩,其实和釉上彩的方法差不多,涂完最后一层颜料后再在外面上一层釉,这样出来的瓷器不仅颜色鲜亮并且不容易掉色,这才青花瓷里面才算是上等的。
烧窑
把瓷器瓶装入匣钵里面,匣钵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烤面包食用的烤箱,而这个匣钵就是瓷器制焙烧的容器,主要作用就是耐高温,隔绝瓷器与火直接接触,避免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被污染,尤其是像白瓷在断烧的时候,极其容易沾灰。一般烧窑需要一晚上的时间,温度始终保持在1300度左右。
彩绘
彩绘就是在已经烧成瓷的釉面上再进行绘画,给瓷器再做一些花样的填充,然后再将瓷器放入红炉里面低温烘培,温度保持在700度到800度之间。等完成了最后一步彩绘后,整个磁器的制作就算完成了。

回答2:

回答3:

瓷器是怎么制作的


瓷石经过开采,选矿,粉碎,淘洗,陈腐等工艺,在景德镇附近被制作成一种白色的砖块类物质,这种物质被直接用来制作瓷器的胎,名为不子,读音为敦子。这种材料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就直接用来制作瓷器,到了元末,景德镇陶工开始在瓷器里面加入含高岭土成分比较高的一种麻仓土制作,形成了瓷器的二元配方。
所谓麻仓土,目前学术界对其属于瓷石类矿物还是高岭土类矿物有比较大的争议。由于历史文献记载,在明末万历中期,麻仓土已经挖掘干净,改用了高岭土。
所以,一般认为,麻仓土应该是和高岭土成分比较接近的一种矿物。由于麻仓土已经完全绝迹,所以麻仓土的成分至今成了一个悬案。你只需要知道元末到明万历十年之前,景德镇官窑都使用麻仓土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