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对各国宣战?

2024-11-26 01:50:2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慈禧太后惧怕各国公使已经联合逼迫她归政,光绪帝复出。
2、义和拳进京数万,权贵从附之,京师混乱,尾大不去,不如引矛头指向洋人,使其互相残杀,渔翁得利。
3、有可能一时糊涂,有点相信义和拳的“刀枪不入”。
4、从咸丰年起,被洋人欺压久了,难免稍有反弹。
综上,西太后及戊戌政变中大臣,欲利用拳民内则谋以固权力,外则谋以人民蓬勃反洋运动,威吓洋人,迫使之敛迹。
附宣战诏书如下: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嚣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谩神圣。我国赤子,仇怒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我人民耳。故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皆我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宿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复公然有杜士立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
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所无。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既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仰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廷不惜破格茂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做汉奸,即刻严诛,决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有厚望焉。

回答2:

自1964年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朝廷积弱已久。然而在1900年六月,一向挨打的清朝廷竟悍然对十一国宣战,随后,著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那么,一个军事外交弱国的清政府,为什么敢对当时的十一国宣战呢?
原因就是权力,据悉,就在宣战发生的前一夜,慈禧近臣荣禄获悉一份绝密情报,这份情报透露各国公使决定要向清朝廷提出四项要求:一、指定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各国代收各省钱粮;三、代掌天下兵权;四、勒令皇太后归政。荣禄当夜入宫把此情报递送给慈禧太后。
慈禧得知情报之后,又惊又怒,这位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执掌中国几十年,怎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要赔钱可以,要割地可以,要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也可以,但是,要权力,万万不行!
于是,慈禧太后,立马召开了“御前会议”,会议中,慈禧宣布“四条情报”,全场惊愕,主战?主和?慈禧太后决定,悍然宣战,来维系手中的权力!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地区,慈禧以为,仰仗这数万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群众,可以抵御外敌。
1900年6月21日,慈禧连发十二道绝交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列强同时宣战,而后,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义士没有丝毫抵抗能力,联军占领北京,慈禧仓皇逃到西安。而后派出李鸿章求和,又一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据传,这份情报可能是假的,其实,真真假假,深谙权谋之术的慈禧老太后怎么会看不清楚呢?那份情报既然勒令太后归政,那何须代掌天下兵马呢?所以这四条情报分明是自相矛盾。那慈禧为何还要宣战?据悉,洋人更喜软弱光绪当权,这样方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慈禧太后手中,紧紧拽着这权力,若要放弃权力,不可能,于是,慈禧想到了要废除“皇帝”,为了不被列强干涉“废帝”计划。慈禧方出此下策。
说起来,这一场宣战,不是慈禧的铮铮骨气,而是为了手中的权力所发动的一场闹剧,并最终让中国坠入了战争的深渊,一切都是权力惹的祸!

回答3:

1、慈禧太后惧怕各国公使已经联合逼迫她归政,光绪帝复出。当时她收到了一份假情报,所以做出来错误的判断。
2、义和拳进京数万,权贵从附之,京师混乱,尾大不去,不如引矛头指向洋人,使其互相残杀,渔翁得利。
3、有可能一时糊涂,有点相信义和拳的“刀枪不入”。
4、从咸丰年起,被洋人欺压久了,难免稍有反弹。
综上,西太后及戊戌政变中大臣,欲利用拳民内则谋以固权力,外则谋以人民蓬勃反洋运动,威吓洋人,迫使之敛迹。

回答4:

有人在评价慈禧太后时,以她是一个敢于向全世界宣战的人为褒。其实这种说法及不科学:首先,庚子年间,中国与八国联军的战争是对的八国或十一国,不是对的全世界;其次,慈禧的“宣战诏书”,只是对国内发布的号召抵抗侵略的战争动员令,而不是递交外国,宣布与对方进入战争状态的“宣战书”。实际上在这次战争中,列强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清政府也始终没有对列强宣战,双方甚至一直没有断绝外交关系,按国际惯例,双方属于不宣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