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劝君主投降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他认为当时曹操的军队人数众多并且军事实力强悍,东吴如果跟曹操军队硬碰硬的话完全没有胜算。如果投降的话还能减少东吴这个国家一部分损失,所以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张昭是东吴的元老,根据史书记载,孙策在临死之前直接对张昭说可以取代孙权。当时孙策说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能力的话,那么就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处理国家。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当时张昭在东吴的地位。要知道张昭是东吴名副其实的权臣,他的身份地位远在周瑜之上。在208年的时候曹操曾经率领10万大军准备对,如果发起进攻。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作为朝中首屈一指的大臣张昭决定劝孙权主动投降。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孙权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坚定不移地选择与曹军对抗。
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第1个就是他的个人意见。当时史书上也说过张昭并没有领兵打仗的能力。所以当时他看见曹操的军队人数众多,就想要避战。他认为吴国的军队一定打不过曹操的军队,当时曹操的军队实力是非常强悍的,无论如何怎么样去曹操抗衡都是抵挡不住的。与其对吴国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不如直接投降。
第2个原因就是张昭属于北方流落士族的代表。作为北方的氏族,他的政治立场其实是比较倾向于北方的统治者曹操的。所以,在他并没有能力保全吴国的情况下才想让孙权投靠到曹操的阵营当中。
首先在赤壁之战中,其实孙权是劣势的,只是后来有了诸葛亮的帮助才取得了获胜,所以他劝他主动投降也是为了保存实力。
因为曹操的兵力是孙刘建军的数倍,基本上是必败的结果,所以张昭建议孙权主动投降曹操。
因为没有胜算啊,曹操的军队数量是孙权的几倍,所以这么大的差距,想要战胜的机率真的是很小,因此才劝降的。
因为当时魏国的实力非常的强劲,张昭没有诸葛亮那种观察天时地利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吴蜀联合也不一定打得过魏,所以才建议孙权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