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静止性震颤:震颤于静止时发生,如“搓丸样”。见于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意向性震颤:在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愈明显,见于小脑病变,及特发性震颤又称家族性、遗传性良性震颤。
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昏迷早期、慢性肝病。
老年性震颤:表现为点头或摇头,无肌张力增高。
震 颤
震颤(tremor)的分类可根据其频率(3~5Hz为慢震颤;6~12Hz为快震颤),幅度,节律,分布以及发生的时间---在静止时出现的称静止性震颤,在肌肉活动时出现的震颤还可区分支持性(位置性)震颤和意向性震颤.
震颤,在西医学领域中被作为诊断学的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名称。震颤是用手触及的微细的震动感,其感觉类似猫的颈部或前胸部所触及的震动感,故又称为“猫喘”。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个特发性震颤家族未发现跨代现象,性别分布平衡,一般认为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65~70岁前完全外显,也有报道不完全外显和散发病例,散发者和有遗传者临床特征完全一致,通常认为是同一疾病,但目前尚未确定相关基因异常。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的双峰特征提示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异常基因。家族性震颤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早,提示早发的特发性震颤更强烈地受遗传易感性的影响,遗传易感性能明显影响临床亚型特征。
特发性震颤和良性震颤是一种疾病,所以说您口中的这两种名称其实都是一种病情,而且这种疾病对于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也是非常有害处的,是一种遗传病,跟家族有关系,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还是要积极治疗,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是手部、头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和运动性震颤。原发性震颤具有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它是一种轻微的单一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和饥饿会加剧这种疾病的震颤。
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特发性震颤是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计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