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流行病学]
终身患病率1%~2%,半数以上25岁前发病。
[病因]
多数人认为本病原因主要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对于该病的发生比较明显。 1.遗传因素 研究均一致认为强迫症同遗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85%,而异卵双生子则为15%~45%。 2.心理社会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不可忽视,影响着强迫症状的产生和维持,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因素、负性情绪、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等。 3.生化因素 各类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可能是强迫症的重要原因,包括5-HT、NE、DA、谷氨酸等。研究显示5-HT再摄取抑制剂的抗抑郁药物对于强迫症状具有特殊的疗效,提示强迫症存在5-HT系统异常。
[临床症状]
连续两周多日存在强迫思维、行为或两者并存。
[危害]
严重者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检查]
体格检查、耶鲁布朗强迫量表、精神检查。
[诊断]
连续两周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应怀疑本病。
[饮食建议]
可正常饮食。适宜的食物菠菜,香蕉,鸡蛋,燕麦,深海鱼等。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心理及药物治疗可缓解病情。
[治愈性]
难以治愈。
[重要提醒]
强迫症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应过分苛求,生活处事可以更具弹性,注重相互间的沟通,促进其构建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