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办学特色有哪些

2024-12-19 20:46: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如下:

1、坚持办学理念,打造德育特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2、实行“三分”模式,构建教学特色。如采用活动教学法及目标为本学习,著重启发学生心智及学习兴趣。

3、以校为本,构建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扩展资料: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的大事。

此外,还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乡村小学的教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村学校

回答2:

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如下:

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修课、随堂听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坚持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4、切实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

5、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著。

6、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

7、鼓励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科研成果。

二、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学校品牌。要打造学校品牌,就是要以人为本,树立品牌意识,定准学校位置,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贯彻和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求强势、以强势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师为贵,以生为本”。

1、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人翁,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学校坚持把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2、学校以平等、宽容、友善、博爱和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服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3、学校通过文化引领、制度约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

拓展资料: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指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

一、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是城乡教育最主要的差距来源。老百姓择校,首先是选好教师。但统计表明,2001年,城镇与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相差2.22个百分点,城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40.94%,农村则为20.25%。城镇与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全国平均差距为7.58个百分点,城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23.51%,农村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9.35%。这样的师资状况还仅仅是学历的单项统计,农村教师的职称、年龄、专业等结构性缺额情况,特别是英语和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的缺员问题更为突出,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办学条件也比较差,包括教学设备、活动场地等硬条件和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等软条件建设,远不如城市学校。改革开放之初,城乡教育差距不明显,城乡学生享有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

但目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学生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弟留在家乡读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一些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读书,一些城市学校不接纳,他们连基本的义务权益都难以保障。试图通过自身奋斗跻身主流社会,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而言难上加难。严格来说,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993年,中国农村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比城市的比值大,但有趣的是,一方面,农村小学生数在大幅度下降,城镇小学生数在猛增,另一方面,城镇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依然逐步超过农村,至2001年,城乡差值为0.33m。

即便如此,仍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城镇入学需求。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到2014年,北京市一年级入学人口将从目前的10万增至18万,小学在校生总量预计从68万升至84万,且之后几年还将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城市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城乡教育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

二、实践进程

中国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正式启动于21世纪初,按照自上而下的办法,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2001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省市、地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不仅要让百姓子弟“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

三、根据生源和在校学生数不断减少的情况,兴建了一批中心学校

随着中小学校学生数的减少及村校和教学点的整并,各地对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了重组,集中必要的人财物力,兴办了一批中心学校和定点学校。中国小学的在校生数从2001年的12543.47万人减至2010年的9940.70万人,降幅为20.75%,中国初中的在校生数从2001年的6514.38万人减至2010年的5279.33万人,降幅为18.96%。

但由于适时采取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等措施,其降幅远远落后于学校数的减小,从而保证了必要的校生均规模和班生均规模。这样,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城镇教育供不应求、乡村教育供大于求的矛盾,而且对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与促进作用,既有利于在县市区范围内对各乡镇中小学校的布点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兴建一批示范性的中心学校,进行重点投入,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也更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益,在广大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百度百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回答3:

一、确立办学理念,培育“三大特色”
1、坚持办学理念,打造德育特色
2、实行“三分”模式,构建教学特色
3、 以校为本,构建校本课程特色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修课、随堂听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坚持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4、切实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
5、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著,
6、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如每学期安排青年教师到安庆石化一小学习。
7、鼓励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科研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学校品牌。
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等要素构建起了学校品牌的根基。要打造学校品牌,就是要以人为本,树立品牌意识,定准学校位置,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贯彻和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求强势、以强势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师为贵,以生为本”。
1、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人翁,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学校坚持把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2、学校以平等、宽容、友善、博爱和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服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3、学校通过文化引领、制度约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学校四、以活动促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回答4:

办学特点:

(一)  具有独特性。

校长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来办学,校长更要研究本校实际,分析学校历史和现状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并积极发挥这些优势,这就是它的独特性。

(二)具有稳定性

一所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必须围绕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它的独特性),坚持若干年,以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特点,使其特色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鲜明。

(三)具有层次性

这些特色是由低到高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它是有个巩固、 完善、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应该让它有一个完整的形成过程

拓展知识:

农村学校现状:

一、撤点(教学点)并校

原则是方圆3公里内只有一所学校,但很多山区三公里的实际路程可能要走六七个小时,这带来了严重的辍学问题。

二、代课老师问题,国家要清退代课老师,几个地方是撤不掉的:

1. 交通特别不方便的地区

2. 少数民族地区,低年级学生,听不懂普通话,需要双语老师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允许少数民族家庭两胎,少数民族学龄儿童人数增加,需要更多的老师。

3. 偏僻地区,符合国家要求的老师下不去,呆不住,不安心教学

4. 代课老师工资,县财政,学校,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各种方式都有,和正式老师同酬不可能。

三、寄宿制学校,但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配套不全,营养,安全,校园暴力等问题

四、学前教育缺失。因为能收费,学校想开学前班,最便宜45/一学期,最贵130/一学期。但往往无法提供相应的教育,有的就是讲一年级的内容,不管学生听不听,所以学生一年级要上两遍。


乡村教育   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