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前后心率多少算正常

2025-02-24 10:12:2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测量的即时心率/最大心率×100%=最大心率百分数,其中220-年龄=年龄调节最大心率。一般情况下年龄预测公式的误差是10—12bpm,这是由于遗传特点和训练上的差异所致。
最大心率百分数在不同的范围代表不同的运动强度。每个人所需的运动强度并非一致,我们将最大心率百分数划分为5个区,您可从中选择适合您的运动强度目标:
⑴50%-60%保持健康;
⑵60%-70%运动能力提升;
⑶70%-80%有氧、健身运动;
⑷80%-90%无氧、力量练习;
⑸90%100%竞技训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有效的运动范围即是将最大心率百分数控制在55%-75%,即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为了您的安全,您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咨询医生。
例如:年龄33岁,运动强度是:60%-70%
220-33=187 187*60%=112.2 187*70%=130.9

回答2:

正常人心率是60~100,
小于60和大于100通常人为与常人不同,但是光凭心率也不可诊断疾病
你静坐是90是和你平时不锻炼造成的,不是病理情况,千万不要担心。另外是不是有心慌等其他情况呢?没有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
祝你健康

回答3:

回答4:

婴幼儿时期: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正常心跳范围为100~140次每分钟,婴幼儿哭闹时期甚至还会达到180次每分钟,在安静熟睡时心率则会下降,可能减到70次每分钟。
成年人时期:成年人的心脏发育已经趋于完善,在这个时期,人体正常心跳的次数一般为75次每分钟,在60~100次每分钟范围内都比较正常,显而易见,成人的心跳比婴幼儿稍慢一些。
老年人时期:在老年时期,人体正常心跳次数约为70次每分钟,比之成年人稍慢一些,但区别并不明显。许多老年人都有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当心跳过快或过慢时,会对生命产生威胁,因此建议要及时就医。
另外,除了年龄是导致心跳次数不同的原因外,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人体心跳次数的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心跳超过100次每分钟时,就成为心跳过速,造成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激烈的运动(达到180次每分钟)、情绪的紧张、饮酒后、焦虑(达到100次每分钟)等等,也有可能是因为病理性疾病发作导致心跳加速。
心跳速度可以及时反馈人体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因此,了解人体正常的心跳次数有助于你及时发现是否身体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心跳过慢还是心跳过快,都可能威胁到你的生命,一旦心跳次数出现问题,建议你及时就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