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琉璃珠的清理与保存方法玻璃的质地变化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及保存环境,古玻璃器的保养应该以预防性保护为主。在收藏中尤其要防挤压、碰撞、振动等机械性损伤。 我们一般认为玻璃化学性质稳定,是耐水的,其实水会对玻璃表面产生化学侵蚀作用,空气也是如此。所以说保存玻璃的基本环境条件是低温干燥,并保持空气纯净度无污染。其相对湿度应以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的下限为宜,即RH在35-45%的范围,潮湿环境对玻璃的保存是非常不利的。 古代玻璃的质地变化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及保存环境,古玻璃器的保养应该以预防性保护为主。玻璃在常温下为刚性体,硬度高,具脆性。在收藏中尤其要防挤压、碰撞、振动等机械性损伤。玻璃长期在水、酸、碱、空气等物质的参与下,会从表面开始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如造成潮解、腐蚀、碱化、失透、粉化、晕色、虹彩、脱落甚至炸裂等现象。 古代遗存较少、脆弱易损者,应倍加妥善保管。古物因为长久埋在地里,内外均已经达到平衡。一旦出土接触大量空气及压力变化后,容易失去内应力及压力,并在空气温度变化中失去原有湿度,造成本身状态的不平衡。如汉代铜镜出土后有自然开裂现象,玻璃器虽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本身结构容易受冷热环境而胀缩,更要仔细处理。古代玻璃的皮壳作为长久的化学反应,也是一种平衡的表现,不可随便清除。 一批不同状态的古代琉璃珠饰
古玻璃器的最好处理方法,就是将其固定一个地方摆放,控制适当的温度,绝对要避免曝晒或冷藏等温度的急剧变化,使之慢慢适应。立件在放置好之后,就尽量不要搬动,也不要上手。古代玻璃的清理,要分器皿大件、珠饰小件的区别,也要看皮壳的重轻,年代的远近。大件或者高古的话建议先放几年不清理,尽量使之与收藏环境达到平衡状态。 小珠类先看其坑口的出土状况,高古的战国蜻蜓眼之类,或皮重的就尽量不用清理。皮壳轻的可以适当清理,品相好不脱皮的可用酒精清洁消毒,不宜用水,也不宜用84消毒液或者清洁剂。如果珠类是作为装饰品佩戴于身体,提供一个小方法先行处理:把单珠置于小棉袋中把玩一阵子,让珠子的表面与棉布接触,使之适应。 对已经风化腐蚀的玻璃器,除改善保存环境防止碰撞损坏外,可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如出现表面粉化、脱落等现象者适当封固粘结。如受一定风化影响,透明度下降程度稍轻的玻璃器可用稀释醋酸擦拭,中和玻璃表面的游离碱,恢复透明度。 高古琉璃较易受损,通常建议置于密封袋防潮,再用泡沫保护后放入硬盒内。
出土的琉璃珠子的清洗方法如下:
1. 使用纯净水擦拭:使用纯净水进行擦拭,若使用自来水,需静置12小时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泽与干净,切不可沾上油渍异物等。
以上建议供您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用84泡泡,再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