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应该马上收获,再晚有可能出现落果。
适期收获是保证花生丰产优质的重要环节,过早收获,多数荚果尚未充分成熟,种子不饱满,出仁率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品质也差。收获过迟,不仅容易落果,而且会使部分种子变质,甚至腐烂,造成损失。珍珠豆型花生种子容易在土中打破休眠而发芽造成损失。花生的适期收获就是根据花生的成熟度,确定适宜的收获日期,既不提早,又不过迟,保质保量。
花生成熟的标准是:成熟的花生植株茎叶生长基本停止,顶部2-3片复叶明显变小,茎叶转黄,中下部叶逐渐枯黄脱落,叶片的睡眠运动基本消失;大多数荚果果壳变硬变薄,网纹明显;种子充实饱满,种皮呈现品种固有色泽,皮薄光润。并达到该品种全生育期的天数。
花生的收获期应根据植株长相和荚果的成熟度来确定。从植株长相看,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步脱落,茎秆转为黄绿色并枯软,饱果率达到7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多数荚果的网纹明显,荚果内部海绵层收缩破裂并有黑褐色光泽,种仁饱满,种皮呈现固有的颜色,就要抓紧收获。收晚了掉果多,拣拾困难,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般先收早熟品种和瘠薄地块,迟收晚熟品种和水肥充足地块。土壤湿润时收获的比干燥时收获的荚果发芽率高。留种用的花生,要比一般用的花生提早收获。适期收获的花生,果壳内膜呈白色,种子生活力强。
一般是现在收获
花生在中国不同地区与其他作物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种植制度,从而有春花生、麦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广东个别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近年来在水稻田中发展了部分花生种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轮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节较长,水稻品种搭配合适,还可与双季稻轮作。广东、福建等种植秋花生收荚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种,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全、苗壮,当地俗称“翻秋留种”或“倒种春”。因地下结荚,要求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长发育。
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