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日本如何对待战时伤员?对待战友残忍至极
不过在二战中,日本人可谓吧佛性,变成人性,又在人性的基础上发展出啦日本民族独特的兽性。
有一本书非常出名,是美国人写的专门分析日本人性格的书,名字叫做《菊与刀》
在这本书中,可谓吧日本这个民族分析得透彻入骨。
该书主要核心表达包括。
日本人的礼貌来自信仰和规矩不来自内心。
日本人的谦和来自鄙视和嫉妒不来自本意。
日本人的残暴来自压抑和克制来源于心灵。
日本人的忍让来自诚服不来自钦佩
日本人的软弱来自内心对强者的恐惧不来自压力。
菊花代表平和,和平,刀代表抗争,真实内心,日本人就是如此极端矛盾的种族。
说以上这么多,只是为下面所有的述说做铺垫。让各位更能够明白。
关于如何对待受伤士兵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分阶段去看待。有句话说的好,战争会让人本性毕露。
第一阶段,战争开始期,作为训练精良的作战部队。日军在早期应该还是很重视同袍之情的,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一起,朝夕相处,可谓祸福相依。如果这个时候,有战友受伤,必然是尽力救治。理由很简单,虚浮与外表的佛性还在起作用。
第二阶段,战争顺利进行期,经过多次的战斗,军人们可谓身心俱疲,大多数人最想做的无非是发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对待俘虏这件事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任务而不是真心帮助。道理很简单,日本人已经开始需要克制来压抑兽性。对待敌人的残忍,对待自己人,当做正常人已经是极限。
第三阶段,战争相持阶段,经过长久的战斗,身边自己熟悉的战友变得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日本人心中的同袍感情就会变得越来越淡,很简单,你可以要求一个本身就在压抑内心的人,去救他认为不是战友的人吗?不可能完全做。于是,开始出现丢弃,抛弃,杀死等等事件。
第四阶段,战斗末日灭亡期,这个阶段,就是兽性得集中体现期啦,救人,不存在的。我救他谁救我,况且战局不利,每天都不断失败,士气低下,神经麻木,这样情况下,不变成变态都是克制兽性啦,何谈救人。
通过战斗四个阶段的不断催化,日本部队,从积极救治,到任务救治,到有选择放弃,最后到绝不救治,就成啦必然。
于是!人性开始回归本来面目,真实开始展现,菊花失去只剩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