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那会有放后面的,为的是防止机枪击中螺旋桨(那时候还没有机枪协调器)。但是这样一来飞机的重心必然靠后,平衡困难,活塞动力飞机发动机前置有利于平衡以及俯冲攻击。而且后置的活塞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没有机翼在后面直接承受上升气流了,升力会有所下降)。更关键的是,为避免螺旋桨接触地面,飞机的起落架必须做得很高,这就导致了机身加高,整备维护难度也加大了。
所以后来动力后置的活塞动力飞机就几乎没有了。只有极少数例外,比如德国的道尼尔335(但是这个是在机头还有一个发动机)或者日本的震电(这个几乎是世界上最早的鸭式布局战斗机,但是对于螺旋桨驱动的飞机来说这种布局实在是太难以控制了)。如果不是刻意追求高速,采用螺旋桨的飞机一般都不会把螺旋桨放在后面。
事实上即使是涡桨发动机已经取代活塞发动机的现在,也只有无人机才把螺旋桨置于尾部
为什么螺旋桨战斗机的螺旋桨置于机头而不是机尾
有置于机尾的,但是效率不高,飞机的本体对其容易产生气流影响,所以得不偿失。
按空气动力学原理,发动机螺旋桨后置能够避免气流冲击在机身上产生的反推力,将动能最大化提高航速。前人也尝试过,但是后置螺旋桨以后似乎出现过起飞角度过大,螺旋桨触地的事故。另外就是那个时代的空战模式,主要是”咬尾攻击“字段或者航炮主要是从后方打来的。机身、机翼甚至油箱中弹飞机往往还能继续作战,但是发动机中弹飞机很容易就报废了。因此发动机后置对螺旋桨战机而言不是最佳选择。